環保署今(1)日召開環評大會審查高雄南部科學園區橋頭園區開發計畫,會中環團訴求成立「草鴞保育推動小組」,並應將受到開發影響的中崎有機農業專區農民承諾明確文字化;環評委員則聚焦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規劃橋頭園區「綠地」範疇、草鴞保育、斷層等議題,最終在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會議結論基礎上,附帶要求地殼變動監測、複層次植栽及成立東方草鴞保育推動小組等條件通過。
橋科預定地是瀕危一級保育類動物東方草鴞重要棲地,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認為,南科局所提保育計畫規劃仍相當粗略,需要持續檢驗,並希望將相關保育經費載明環評報告書中,而非由開發單位額外撥補預算,才能有效監督。
南科局規劃保留中央泥火山公園13.93公頃,並於原有農地種植草鴞可利用白茅4公頃以上作在地保育,再於高雄園區設置東方草鴞保育區20公頃以上,搭配架設猛禽棲架、利用紅外線攝影生態監測,進行異地補償,以保育草鴞。
環評委員李培芬建議草鴞保育計畫應每年一期滾動檢討,設置多層次植栽以利生態多樣性,設置官方、民間、學者代表各3分之1的保育小組提供保育建議。
橋科預定地上原有中崎有機農業專區農民,農委會及高雄市政府雖已承諾設立新的有機農業示範專區安置,先建後遷,但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鄧宇佑表示,南科局迄今未公開新專區規劃設計狀況、進駐條件、管理辦法等細部資訊供公眾檢視,希望南科局能將對農民的承諾具體文字化並載明環評報告書中。
台灣有機農業促進基金會發起人楊登旭並指出,南科局曾承諾新的專區將是科技智慧有機農業專區,中崎有機農友到新專區一切要從頭來過,但農委會只願依照既有農業設施補助辦法,給予農民個人3分之1、團體2分之1補助,蓋科技智慧溫室每分地要價1,200萬元,「農民根本蓋不起」,希望南科局能兌現承諾。
橋科園區開發將影響原中崎有機農場農友權益。(圖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
另有環評委員指出,園區周遭有車瓜林斷層經過,不只是活動斷層,「還一直在移動」,中央地調所近期應該就會公布調查結果,開發單位應根據新的資料避免可能衍生問題。
環評大會最後要求南科局地殼變動監測執行地表水準點監測及GPS監測,且監測點應含括整個開發基地;計畫植栽的空間配置,納入複層次植栽考量;以及成立東方草鴞保育推動小組,成員由生態、環境等相關專家學者與相關保育主管機關、團體組成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
橋科園區位於高雄新市鎮特定區第二期發展區,總面積262.39公頃,規劃將引進半導體、航太、精準健康、智慧機械等產業及產業創新聚落等,預估可創造年產值1,000至1,800億元,引進就業人口7,500至11,000人。若年底完成選地,預計明年9月可正式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