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資源量稀少 海委會預告7種「硨磲貝」列保育類野生動物

海洋委員會今(23)日預告修正「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第5點內容,將菱硨磲貝、圓硨磲貝、扇硨磲貝、巨硨磲貝、長硨磲貝、諾亞硨磲貝、鱗硨磲貝等7種硨磲貝,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並參考「中央研究院臺灣物種名錄」將柴山多杯孔珊瑚修正為柴山多杯珊瑚、福爾摩沙偽絲珊瑚修改為福爾摩沙擬絲珊瑚,預告期間為60天。

新聞
冬葉轉紅、春開白花如雪 原生瀕危「豆梨」中和四號公園看得到

臺灣原生植物「豆梨」是《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列為「極危」(CR)等級的瀕臨滅絕植物,因其冬季葉子會轉成紅色再落葉,春季開白花、遠觀似雪,極具景觀欣賞價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於中和四號公園種植30餘株,除了保育國家植物種原,也推廣民眾欣賞原生植物之美。

新聞
白犀牛「艾瑪」遠嫁日本 臺灣史上最大瀕危動物輸出

六福村去年9月與日本東武鐵道集團跨國合作,啟動「臺灣史上最大瀕危動物輸出」計畫,6月8日南方白犀牛「艾瑪」從六福村動物園出發,搭機前往日本,直奔東武動物公園,一路長途跋涉;艾瑪正在適應新家,等待公犀牛莫蘭也搬到東武動物公園後,兩犀牛將肩負起傳宗接代的重責大任,為全球犀牛血緣豐富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