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山
全民共享,全民有責 臺灣生態系服務發展與前瞻思考
2020年林務局「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給付推動方案」正式上路,象徵相關部門、學者和試辦計畫地區,在累積十多年的摸索嘗試後,終於將生態服務給付概念於國內法制化的成果。不過本文採訪長期參與政策研析的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及環境城鄉學系特聘教授洪鴻智、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葉佳宗與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柳婉郁,三位教授也指出,整體而言,臺灣支持農業生態系服務價值的政策與思維,尚在起步階段,亟需受到各界的重視與推廣。
起心善念石虎米,尋回人與土地情感的連結
石虎米是傳承棲地保育、永續利用的概念,當環境被友善對待的同時,也維護了棲地的完整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風貌,這其中,人是重要的一環,這是里山精神的概念,也是苗栗淺山的珍貴資產。
讓動物安心成家,林華慶:串連棲地、打造社區居民有感的森林
臺灣首部利用空拍技術記錄自然保護區域的紀錄片「保島」,將臺灣從高山到濱海的棲地環境和物種生態多樣性留下許多珍貴畫面,也凸顯目前約占臺灣陸域面積19%的95處自然保護區域,對國土保安、野生動物棲息、維護生態多樣性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