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沼液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輔導民間業者,於臺南柳營八翁酪農區推出全臺第一個「酪農區循環農業場域模式」,示範以農副產物製作青貯料飼糧,利用在地畜牧生成的沼液施灌牧草地,以及研發製作有機蚓糞肥等環境友善之循環利用。
環保署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讓畜牧場沼液沼渣回歸農田,去年首度試辦與農民契作使用沼液澆灌屏東新園紅豆田,不僅化學肥料用量可減半,紅豆產量還比鄰近農地多出33%。環保署今年擴大推廣彰化以南、畜牧場較多的6縣市,試辦二期稻作示範澆灌,預計推廣20公頃,參與農民將提供稻穀銷售收益10%的獎勵金。
近年環保單位推動媒合畜牧業將糞尿處理後的沼液,提供農地施灌,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試驗,以沼液澆灌的棗樹,相較一般施肥方式的對照組,單顆棗子果重可增加31%,以沼液澆灌的韓國萵苣,單株增重則可達91%。
位於雲林縣麥寮鄉的集美牧場,在兩年前開始投入畜牧場的糞尿再利用,從飼養豬隻、排泄物醱酵、提供肥分給農民,通通靠著自己一條龍完成,對於畜牧場綠化經驗,絕不藏私。
祥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合興牧場借助學界最新研發的「HyMeTek二階段高效厭氧醱酵技術」,成功運用於養豬場沼氣發電工程,大幅提升產氣量。
今日臺灣畜牧業轉向集約飼養,為敦促龐大畜牧廢水排放總量階段性遞減,《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其中增訂第46條之1就規定耗水量大的豬、牛畜牧業,應採行糞尿資源化處理措施,盡量降低其逕自排放到水體的情形。
以厭氧消化處理農牧業有機廢棄物,不僅能減少廢棄物處理的問題,還能產製沼氣作為生質能源,是政府近年來鼓勵推廣的施政項目。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養豬頭數調查報告》,截至2018年11月底,臺灣養豬戶數以屏東縣23.62%為最多,其次為雲林縣16.75%、彰化縣9.49%、臺南市8.88%、高雄市6.85%;飼養頭數則以雲林縣27.38%為最多,其次為屏東縣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