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不落外人田 臺灣循環農業無廢棄 臺南八翁推首座酪農區示範場

檸檬皮與狼尾草混合,透過特定製程與發酵可調製成青貯料。(攝影/吳尚鴻)

檸檬皮與狼尾草混合,透過特定製程與發酵可調製成青貯料。(攝影/吳尚鴻)

文/郭正偉、余麗姿

「剛踏進這個地方,是不是聞到酸酸的,像泡菜的味道?」八翁牧場負責人暨台灣牧草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黃燕良笑問。牧場地面堆積的大量檸檬、鳳梨果皮果渣,正在等待製成「青貯料」,後續將作為乳牛的飼糧。餵食青貯料不僅乳牛採食量、泌乳性能不受影響,扣除飼糧費後,酪農的粗估收益甚至可提升2至6%。

果皮、果渣等農業副產品,可作為青貯料原料。(攝影/吳尚鴻)

果皮、果渣等農業副產品,可作為青貯料原料。(攝影/吳尚鴻)

因應氣候變遷,降低畜牧產業對環境影響,臺灣積極推動「農業循環利用」,將農業剩餘資源(農副產品)進行加值再利用,減少汙染之餘,更降低生產成本,達到友善環境的農業資源循環永續利用。

秘書長黃燕良解說牧場目前的農業循環利用模式。(攝影/吳尚鴻)

秘書長黃燕良解說牧場目前的農業循環利用模式。(攝影/吳尚鴻)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輔導民間業者台以八翁公司,於臺南柳營八翁酪農區推出全臺第一個「酪農區循環農業場域模式」,示範以農副產物製作青貯料飼糧,利用在地畜牧生成的沼液施灌牧草地,以及研發製作有機蚓糞肥等環境友善之循環利用。

「循環農業承繼以前人們『肥水不落外人田』的智慧。」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副所長程梅萍說:「畜牧產業碳排量被視為影響氣候變遷的主因之一,其中碳來源包括飼料、牛隻腸胃發酵,以及糞便排放。」八翁酪農區將在地牛隻生成的畜牧糞尿,交由台以八翁進行固液分離處理,生成的沼液、沼渣可作為肥水,澆灌牛隻食用的狼尾牧草田,或提供農民種植鳳梨田、檸檬園之用。

狼尾草可作為牛隻的主要飼料。(攝影/吳尚鴻)

狼尾草可作為牛隻的主要飼料。(攝影/吳尚鴻)

八翁是臺南市最大酪農區,畜養近9,000頭牛隻,其中有21戶共3,610頭牛參與這個循環農業模式,狼尾草種植面積高達30公頃,以沼液取代化學肥料澆灌,每年預估可減碳102公噸,節省近72萬化學肥料成本。

除了沼液、沼渣,台以八翁也進一步研發「蚯蚓養殖系統」,藉由蚯蚓處理畜牧糞便等固態肥與果皮果渣,製作蚓糞肥,同樣可應用於牧草田之餘,也可作為一般園藝的肥料之用。

台以八翁研發有機蚓糞肥。(攝影/吳尚鴻)

台以八翁研發有機蚓糞肥。(攝影/吳尚鴻)

飼料方面,畜試所輔導畜牧業者以檸檬渣、鳳梨皮等農副產物,進行青貯調製。混合果皮果渣、狼尾草與調整水分的麩皮製作成青貯料,不僅飼餵效益不亞於常規飼料,更提升農產物再利用率,減少農副產品的處理與清運成本。黃燕良表示,目前酪農的飼料多採用國產牧草或進口乾草,青貯料成本幾乎降低三分之一的價格。

以八翁21家酪農戶為例,若將現有飼糧總量的30%以青貯料取代,每年可取代總量約3,953公噸,節省近1億1千858萬元飼糧成本,減碳達1,976公噸。

八翁酪農區的循環農業流程。(圖片提供/畜產試驗所)

八翁酪農區的循環農業流程。(圖片提供/畜產試驗所)

八翁酪農區由酪農自主管理產生共識,藉與政府協力推動循環農業場域,妥善利用農業剩餘資源、降低飼料購買成本、提高農產淨收入,更有效減低了碳排放量,是臺灣畜牧場域資源循環與淨零碳排放的最佳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