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
臺灣素食普及而多樣化,到處都有素食餐廳,連超商也設素食專區。台灣不但被國際媒體列為「素食友善國家」(Vegetarian-friendly countries),還是全球素食材料「素肉」(Meat analogue, Vegetarian meat)供應中心,堪稱素食大國,這些都建立在台灣擁有相對廣大的素食人口。
即使是在現代,工業化的漁撈活動搭配著巨大的拖網船、先進的電子儀器及有力的甲板絞機,人們仍然在複製史前的策略。數千年來,人只要移動到新的漁場,總是能夠解決資源枯竭的問題,拖網船至今依然會在公海這麼做。可是,這個策略最終會失去效用。那麼唯一的選項就是關閉漁場,讓魚群資源恢復。
醋的奇妙之處在於全球可見,每個古文明在數千年前都有各自獨立發現醋的時刻。直到時間演進至文本記錄時代,我們才知道醋早已有著發展完善的文化、醫學與烹調底蘊。隨著歷史上帝國版圖的擴張,人們對於醋的愛戴也隨之散播,促使其在世界各地的成長與發展。
大屯山區不僅是雲霧繚繞、氣候較為潮溼的丘陵地帶,且離港口市鎮(淡水)距離不遠,有商業貿易上的便利性,故適合投入經濟作物的生產。所以,不論是從自然環境或從人文環境的角度來看,大屯山區的丘陵坡地確實適合作為茶樹的種植環境,這個地區不僅符合茶樹生長條件,也有利於後續茶葉的產銷。
作者南西.伊森伯格為美國早期歷史的專家。本書揭露了美國史的黑暗面,告訴你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並不只是黑白種族衝突而已,無所不在的階級問題,只因為相同的膚色而被掩蓋起來了。
老樹,往往給人穩定、可靠的印象。孩提時爬來鑽去的老榕樹身,畢業時互道珍重的鳳凰花開,大學校園高聳入天的椰林路,陪伴人們經歷不同的成長階段。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有些你我身邊的老樹,最初是遠渡重洋的引進植物,除了訴說著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環境的想望,也隱藏了當代政權對於內政擘劃上的想像,影響著今日城鄉的景觀容貌。
但花蓮縣政府卻反其道而行,迴避水岸整治工作,放棄打造優質臨水景觀的機會,也讓歷經八十多年歲月的老橋離開原位。期待未來能看到溪溝重見天日,充滿歷史意義的老橋也能回到原本的崗位,繼續成為發生故事的記憶場景。
1925年伊能嘉矩因早年在臺踏查感染的瘧疾復發而逝世。3年後,他畢生研究心血《臺灣文化志》終於問世,不但是全方面的文化百科全書,更有意識地將臺灣放在世界史的格局下來考察,建構出整體性的臺灣歷史民族誌的知識網。
臺灣的農田水利事業從 17世紀開始發展,到現在已有 3百多年歷史,從初始階段的私有私營、日治時期的中央管理,國民政府來臺後幾經變革,發展成現今的農田水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