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植物品種及種苗法
優良品種是農業的競爭力,農委會推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修法,草案今(16)日獲行政院通過,函請立法院審議。將強化種苗管制,修法草案新增「禁止」輸出入管制手段,並增訂刑罰,違法輸出入者將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科最高300萬元以下罰金,以嚇阻優良品種外流。
「寶島甘露梨」不僅皮薄核小、果肉可食率高,甜度適中、肉質細又多汁,是本土育成難得優良品種,但種植的每5人中就有4人是用偷的。雖然投入25年心血育成品種被盜取、甚至被質疑育種能力,育種者劉申權仍充滿熱忱說,「甘露梨是晚熟品種,他已育成早、中熟兩個品種,要讓臺灣栽培水梨未來完全不用靠進口。」
九層塔是多年生草本的臺灣重要香料作物,生長速度比大多葉菜快,夏季2到3周便可採收一次,在謝丞傑母親手上成為主力栽培作物,但國產九層塔自2009年起盛行露菌病,染病植株衰弱減產,挑揀更費人工,謝丞傑5年育成抗露菌病九層塔,但此品種缺乏可結籽的稔性(Fertility,指生殖力),要育成可量產的九層塔,還差最後一哩路。
國內育成優良作物品種時傳外流情事,若回銷臺灣,恐衝擊國內產業發展,因此農委會將修正《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強化種苗管制,增訂刑罰,違法輸出入者最重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並可向企業、社會團體等法人處罰罰金。
國內疫情趨緩,今年首場大型花卉產業活動,由農委會農糧署與花卉產業團體合作舉辦的國產花卉新品種推介會,今(11)日起一連三天於臺北南港展覽館展出。現場展出超過千種切花、盆花、觀葉植物及蘭花,國內育成品種就有8百多種。
臺灣在1988年制定法條保障,並於2018年完成第五次修正,《植物品種及種苗法》第一條即載明:「為保護植物品種之權利,促進品種改良,並實施種苗管理,以增進農民利益及促進農業發展,特製定本法。」本法公布施行已超過30年有餘,筆者服務於蔬菜與果樹品種檢定技術統籌單位,將執行經驗撰寫於本文。
農委會3日預告訂定「限制輸入我國之稻米貨品」草案,禁止輸入未經我國授權境外生產的稻米品種,違者可依《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最高處150萬元罰鍰,且貨品全數沒收。修法預估最快明年初生效。
國立中興大學花卉創新育種研究室陳彥銘教授研究團隊,自2013年積極投入聖誕紅育種,歷經六年,完成聖誕紅優良營養系及新品種評估作業,新品種名為「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