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森林
臺灣擁有將近61%森林面積及豐富生態,不僅是重要的社會資產,同時也是各界極為關注的綠色產業寶庫。政府為了維護森林功能鼓勵造林,但農民僅靠林木收入往往不足以維生,間接導致許多國有林租地造林地疏於管理。農委會林務局於2016年召集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等相關單位成立「林下經濟推動小組」,希望經由研究,盤點出適合於林下經營的森林副產物,以增加農民與山村居民收入。此外,森林周邊地區常是偏鄉所在,因此林下經濟與環境保育、山村振興等議題也有密切關聯。
持續鑽研森林資源的「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至今已成立超過百年,現今保有中臺灣低海拔山區最完整的林相,區內原生植物約有600多種,其中更有36種珍稀物種,並於2015年通過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SCTM)驗證。面對下一個百年,蓮華池研究中心也盼能再為植物資源保種而努力,成為中部低海拔地區的植物方舟。
我們稱都市為「水泥叢林」,這個名詞給人的感覺與「自然環境」看似是截然相反的事物,但事實上大部分城市仍會有行道樹或公園,行道樹的歷史,與城市幾乎一樣悠久,而在都市人口越來越密集的今天,行道樹所扮演的角色也更形重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北臺灣著名的避暑勝地,園區內有蓊鬱濃密的森林、氣勢磅礡的瀑布群,以及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臺灣首部利用空拍技術記錄自然保護區域的紀錄片「保島」,將臺灣從高山到濱海的棲地環境和物種生態多樣性留下許多珍貴畫面,也凸顯目前約占臺灣陸域面積19%的95處自然保護區域,對國土保安、野生動物棲息、維護生態多樣性的重要。
紅檜、扁柏、牛樟等是臺灣珍貴的山林木,卻引來山老鼠覬覦,盜伐與濫墾事件頻傳。農委會林務局為了打擊不法,首度公布國有森林盜伐高風險區域圖,並導入社會參與,除了與登山團體結盟,也招募森林巡山志工,希望透過官方與民間密切合作,全民一起守護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