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刀傳統失傳 林試所尋找合適國產材

文、圖片提供/ 林業試驗所

歷經百年的鉋刀是具臺灣文化價值的技藝,林業試驗所為傳承鉋刀文化與知識,將於3月23日木藝科學教室舉辦「鉋刀風華一甲子鉋刀工具木材文化展」講座,首先由林試所助理研究員李金梅介紹刨刀床木材的種類及性質,接著由洋臻工房介紹各式刨刀、刨刀修整及示範等,希望推廣及學習臺灣的在地文化。

林試所所長張彬指出,台灣過去鉋刀床木材是使用殼斗科木材,天然林禁伐限制之後,業者開始進口外國產殼斗科木材來作為鉋刀床的使用,但外國產的木材性質不如國產材,因此在鉋刀床木材上,林試所協助鉋刀產業,找尋適當之替代木材樹種及評估材質,並調查研究傳統鉋刀床的木材種類。

鉋刀是傳統木工師傅的重要工具之一,有平鉋、溝槽鉋、線鉋或專業用鉋之木屐鉋、洗衣板鉋等。近年休閒文創及懷舊復古風氣興起,傳統工藝的技藝及美學,再度受到矚目,但此傳統技法的窘境是鉋刀製作師傅皆已年老,或技法早已失傳,無人教授實為可惜。

追溯鉋刀的歷史,使用最早紀錄於明朝,臺灣在西元1927年即有文獻記載,鉋刀床木材為赤皮(石櫟,赤柯)、稠仔(錐果櫟)、校櫕(九槽,青剛櫟)和大頭茶等4種,以赤皮最佳,稠仔和校櫕次之,而大頭茶因其材質細緻觸感柔滑亦有製作鉋刀。

赤皮、錐果櫟和青剛櫟等三種鉋刀床用材,木材表面細緻富有光澤,木材橫斷面有肉眼可見的條狀聚合木質線。

先民所用之鉋刀床木材在台灣改用在地生產之殼斗科木材,李金梅表示這類的木材,材質堅硬、富彈性、尺寸安定,且耐磨擦衝擊,是鉋刀床製作之優良材料。但坊間口耳相傳,製作鉋刀的材料稱呼為九櫕,而九櫕材是殼斗科木材之泛稱,沒有特別指出是哪一種樹種,這讓一般人對鉋刀床木材產生困惑。

林業試驗所希望藉由這次的活動讓國人了解台灣的文化與自然資源是可以永續循環,亦期許大家為下一代種一片特用材森林,讓這個鉋刀文化永續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