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柑橘
臺灣開放製酒產業約20多年,目前中小型酒廠、農會及農村酒莊不乏以在地農產釀製酒類精品,其中以「格外品」農產作為製酒主要原料的恆器酒廠日前舉辦7週年慶及新品分享會,發表以新竹寶山、峨嵋、臺中豐原與石岡4地的桶柑、椪柑、茂谷柑不同柑橘製成的「地瓜好朋友-橘子」水果酒。恆器創辦人羅己能表示,一家酒廠產能有限,但希望製酒業者收購格外品能有助於維持農產品價格。
近期水果價格偏高,台北果菜批發市場今(22)日水果拍賣價格已來到每公斤69.3元,農業部農糧署指出,受到7月下旬凱米颱風影響,果樹受損,包括芭樂(番石榴)、香蕉等大宗水果,以及柿、紅龍果等季節性水果;芭樂、香蕉產能須等到明年才能恢復,但應景的文旦柚等柑橘類水果,以及紅龍果及梨,受損狀況較小,仍能穩定供應。
農業部農糧署舉辦「國產柑橘類調飲競賽」,邀請連鎖餐飲與手搖飲業者以國產果品研製創新飲品,選出察茶之魔手、Mr. Wish鮮果茶玩家等8家業者優選作品。農糧署表示,各項優選作品即日起在全臺業者門市搭配優惠販售,預估可帶動逾150公噸鮮果使用,創造逾5千萬元以上產值。
農業部今(4)日立即公告全縣農產業全品項辦理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農業部長陳吉仲下午即前往臺東泰源、太平等地區勘察文旦、柑橘、香蕉及釋迦災損,他允諾受損嚴重品項評估依據天氣參數標準免現勘,幫助農民盡速重建復耕。
椪柑(台語音phòng-kam)外型膨膨、蒂頭部分常鼓脹突起,果肉中心有空隙,顯得肨奶(hàng-ling)、胖嘟嘟而得名。然而它可不是「肚子無貨」、只吹牛「膨風」(phònghong)而已,卻是貨真價實、多汁甜美,且非常容易剝皮、不沾溼手指。相對的,桶柑(tháng-kam)外皮比椪柑粗厚,與果肉連結稍緊、相較難剝皮,果肉中心緊密結合、沒什麼空隙;但,也不是密封得袂(音bē/buē,意沒能)「通風」、透不過氣,且果肉質地常不比椪柑遜色。
農業生產與氣候條件息息相關,然而從2016年1月下旬的霸王級寒流到2021年的乾旱與強降雨,嚴峻的氣候變遷趨勢,帶給農民有增無減的挑戰,加速建構韌性農業體系,成為農政單位刻不容緩的工作之一。希望藉由作物防減災技術逐步推廣、落實於生產現場,臺灣農業能走向農損更少、農產品供給和品質更穩定的一天,對氣候變遷的衝擊大聲說:我們準備好了!
「落實農產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非常重視的產業策略,並於2020年度起推動「建構高值化農產素材開發與產業鏈結服務計畫」(簡稱高值化計畫),力求打造國產農業素材供給平臺,將高品質穩定的農業素材,提供給後端食品、生技及相關農企業,進行多元產品研發,為農業產業升級奠定良好基礎。
柑橘類果樹受疫病菌危害,容易發生裾腐病,嚴重者會造成植株死亡,但農民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常常覺得效果不佳,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推廣以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亞磷酸防治,每年施用2次,不僅具有療效,果樹樹勢恢復更好。
秋冬是芸香科植物的天下。所謂芸香科,用最簡單的角度來看就是柑橘家族,這個家族成員全球合計160屬、超過1700種,在臺灣約有17屬、五十多種,從南到北我們所熟悉的柳丁、椪柑、文旦、大白柚、金桔、金棗、檸檬等等都是,每年只要秋風吹起,它們就陸續成熟,酸甜好滋味直到隔年初春3月。
俗稱「牛角橫」的「斑星天牛」危害果樹、林木甚鉅,是柑橘類果樹重大害蟲,估計每年可造成柑橘作物損失高達1億4千萬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開發「高壓空氣灌注法」防治技術,只要用噴氣槍一噴,就可以除滅幼蟲,防治效率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