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家族站出來!開發檸檬、文旦、桶柑加工妙用

中秋佳節_文旦

文旦產地遍及全臺,每逢中秋佳節便可見人手一顆文旦的盛景。(圖片提供/農糧署)

文/王彤寧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產業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張峻齊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產業發展中心副研究員 林恒生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 蔡偉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科技行政科科長 郭俊緯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科技行政科技正

「落實農產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非常重視的產業策略,並於2020年度起推動「建構高值化農產素材開發與產業鏈結服務計畫」(簡稱高值化計畫),力求打造國產農業素材供給平臺,將高品質穩定的農業素材,提供給後端食品、生技及相關農企業,進行多元產品研發,為農業產業升級奠定良好基礎。

農業素材開發是透過不同的加工方式,將農糧以及禽畜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全株或特定部位)改變為可再加工利用的素材形態(如:粉末、液體及固體等)且具有產品開發的高附加價值,可供予後端產品開發。而參酌近年來農產作物於國內農業發展現況,農業素材的發展策略主要可分為機能和加工兩大面向,並依循消費需求與產品發展趨勢,進行研發與應用的規畫。

機能素材著重於機能性關鍵指標成分的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價值,產出穩定一致且安全有效的高功能性農業素材,並建立原料成分品管規格表,提升國產素材開發潛力;加工素材則以「農產品產銷多元化」為研發重點,期盼舒緩收購時間過短且處理需求量過大的壓力、提高農產品加工去化比例、穩定價格、提供優質加工品,並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

鱈魚香絲_檸檬果膏內餡
利用檸檬果膏取代一般鱈魚香絲中內餡,增加鱈魚香絲風味及獨特性。
檸檬果渣萃取檸檬烯_運用至保養品
從檸檬果渣萃取的檸檬烯可運用至保養品中。(圖片提供/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柑橘家族聯合出擊 為農產應用加值

國產柑橘種類繁多,種植面積廣泛且產量高,於其鮮果、果皮與種子當中皆含有豐富的營養與機能性成分,具酸甜香氣,深受消費者喜愛。除了傳統食用方式外,亦可製成各類加工產品,而從過往的研究驗證,柑橘具有抗發炎、抗氧化及血管保健等功效,是相當具有價值的經濟作物。高值化計畫於2020至2021年優先針對各品種柑橘作物,建立相對應的加工製程與條件,順利開發多項機能與加工素材,並衍生出豐碩的應用產品。

一、食用外用兼顧的檸檬

檸檬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國內食品加工產業逐漸興盛以來,便可於市面上看見多項檸檬加工產品,其栽培面積自2010年1,699公頃成長至2020年逾2,700公頃,10年期間擴增63%。然而檸檬經過加工後,時常產生相當大量的加工副產物,進而造成環境及經濟成本等問題,農委會補助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以檸檬發酵物及檸檬果渣副產物作為試驗材料,分別進行檸檬機能與加工素材研發生產與應用。

機能素材開發著重進行檸檬發酵製程建立,並透過驗證檸檬發酵物不易形成體脂肪的功效,協助後端合作生技業者增加其現有發酵液產品的行銷利基;另利用檸檬果渣作為原料,透過萃取及蒸餾等加工技術導入,進行檸檬烯萃取,延續再利用萃取檸檬烯所產生的剩餘物,進行果膠提取。而於加工素材衍生應用中,則分別開發檸檬鱈魚香絲產品及面膜、保溼液與美白霜等保養品,預期可增加檸檬果渣副產物應用率達20%,並協助產業從初級加工升級至深度加工,打造食用外用皆得宜的檸檬加工素材。

二、文旦帶動加工中衛體系建立

文旦占全臺種植面積4,146公頃,產地遍及全臺,於中秋佳節之際更可見人手一顆的盛景,農委會農糧署協力十大文旦產區農會,於2020年度組成「臺灣文大聯盟」攜手行銷各地自產文旦。而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則長期致力於推動文旦全果加工利用,藉由研發柚肉提取裝置,拆分果皮、果肉及精油三種加工原料,建立全果利用關鍵技術,可同時產出精油及完整果皮,預計於2022年度將可完成日處理量2公噸的文旦全果拆分利用加工雛形。

此外,花蓮場依消費需求,針對三種加工原料進行多元化加工產品研發,例如利用文旦皮萃取精油與加工柚皮糖,並進行柚子鹽產品開發;利用文旦果肉生產果醬、果茶、果餡以及柚子沾醬。後續規畫協助小型農企業及食品加工廠商進行洗潔劑、沐浴用品、糕餅餡料,以及果粒飲料等產品研發。未來期許幫助各地區農民生產的文旦,以農會或地方大型食品加工業者為文旦原料集散中心,串接上下游加工程序,突破文旦加工缺口。

文旦相關加工品
文旦相關加工品。(圖片提供/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半自動桶柑削皮機_果皮可製成精油
半自動桶柑削皮機(左)。桶柑取下的果皮可製成精油。(圖片提供/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三、桶柑全利用,穩定價格調節產銷

桶柑為常見柑橘作物之一,占全臺種植面積3,078公頃,產地集中於臺灣北部,具有豐富維生素C與類黃酮等抗氧化物,以及精油、果膠與膳食纖維,常見加工產品包含果汁、果乾等果肉加工品。過去柑橘精油主要來自果皮部位,但由於果皮的取得仰賴人工削皮,需耗費大量人力,故常被當作廢棄物丟棄,缺乏良好運用。而為了降低人力需求、提升果皮的加工利用效率,並提高桶柑全果加工利用率,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園場)透過桶柑削皮機械與加工加值技術開發,增加桶柑產品多樣性,並協助緩解果實盛產時期的去化能力。

桶柑原料可拆分為外果皮、中果皮(白瓤)、果肉與果渣,其應用方式分別包含壓榨精油、果皮調味粉、類黃酮素材及桶柑纖維素材,而透過新型桶柑半自動削皮機的研製,可依照不同尺寸桶柑調整削皮參數,減少20%的削皮人力成本。未來桃園場將持續建立桶柑全果利用的全套製程,結合加工技術與削皮機械的研製與優化,亦於本年度針對果肉及果籽的處理進行研究,並規畫將於小型農產加工場進行技術推廣示範,輔導農民進行試量產,穩定農產銷售價格,提升桶柑加工產品的競爭力。

特色素材跨產業媒合 共享穩定收益

過去臺灣農民往往於農產品收成後卻尋無買家,或長期仰賴盤商收購多數作物,另一方面食品加工與生技產業則也在尋求優質原料加值,成功研發農產相關加工技術與產品後,亦需求配合高品質、高穩定性規格化原料的生產者。

為此,透過協助農民檢測農作物的機能性成分、產出CoA(Certificate of Analysis)原料規格表等輔導措施,推動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作業流程,以利產出符合企業規格與期望的高品質原料。以香檬素材為例,便透過川陳皮素、橘皮素、橙皮苷的機能性成分驗證,完整建立CoA原料規格表,推動生技公司採購香檬原料,進行香檬保健產品研發,並已成功上市進行銷售;另亦透過多元產品線延伸,帶動原料需求,協助契作農戶獲得穩定收益。

展望未來,農委會將持續透過國產特色農業素材研發,以及多元化產品應用生產銷售,帶動前端原料需求成長,使農民不再處於弱勢,亦期盼推動生產者與業者合作分潤,確保企業能夠以一般市價或優於市價的價格進行收購,成功建立長期且穩定的契作收購模式,實現農業、農民及農村的永續發展。

香檬濃縮半成品應用
香檬濃縮半成品可應用在保健錠劑、膠囊等產品的開發。(圖片提供/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