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機農產品
政府機關與國營事業營運的員工餐廳主要分為二種模式:委外承攬、自行營運。首先,「委外承攬」是將餐廳經營交由專業團膳公司負責,此模式可減少行政負擔,並透過業者專業能力優化服務與菜單。然而,這也意味著食材來源與品質管控需要仰賴合約規範,推行三章一Q食材時,如何與業者達成共識成為一大關鍵。
近年國內有機栽培面積成長快速,也有愈來愈多消費者願意支持有機農產品,但當業者響應無塑環保,分裝販售有機農產品,供消費者以自備容器盛裝購買,卻可能觸法挨罰,立委洪申翰今(20)日質詢農業部,盼兩周內提出業者可遵循的辦法,農業部允諾若屬行政命令層次規範可處理,會盡速於明年1月公告實施。
世代轉變之際,許多孩子對「食」與「農」的概念十分模糊,和土地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為了改變現狀,從政府機關到民間團體,無不投入有機食農教育,期望喚起人們心中對飲食及農業的重視。隨著外食比率逐年提高,加工品充斥市面,飲食健康議題也受到重視,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越來越不了解食材原有的樣貌。想要吃得好、食得健康,就必須落實食農教育,不論透過學校教育或到農場了解食材,甚至是跟著家人買菜、做料理,都是潛移默化的好辦法。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期推動有機友善農業政策,今年轄區有機友善耕作面積已達5,269公頃,超過全臺有機友善耕作面積的三分之一,此外,並積極輔導農民通過產銷履歷驗證,推廣國產雜糧,輔導成立蔬果稻米雜糧集團產區面積已達2,021公頃。
法國是歐盟第1大農業生產國,亦致力於推展有機農業。該國於1997年制定有機農業發展計畫,2001年成立法國有機農業發展與促進署(Agence Française pour le Développement et la Promotion de l’Agriculture Biologique, Agence Bio),整合與協調產官學研界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法國是推動有機食品業的先驅,第一家有機連鎖店和第一家有機超市都在該國誕生,目前為全球第3大有機食品市場。
保證責任雲林縣古坑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古坑合作社)集結小農力量攻占大型通路;連鎖通路家樂福積極推動多樣化的有機與友善農產品,目標創造更親民的有機消費環境。在生產與消費的兩端,皆為有機農產品的普及化,立下里程碑。
多數在現代社會成長的孩子們,從未腳踏實地踩踏在田埂上,更別說養鴨餵鵝、割稻插秧,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每日埋首書桌,學習書本知識,和土地的距離越來越遠,好像已遺忘大地之母的智慧與溫暖。倘若多親近土地,了解土地、食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你會發現,農業不只是糧食生產,也是延續生態環境、農藝文化的實踐。
有機農業促進法上路,農業相關部門推動有機農業更有行動力,本週六、日兩天在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就有個假日小農市集開張,以後,每個週末都可以來這邊採購小農生產的有機或友善農產品,北農總經理翁震炘說,小農市集以生鮮蔬果為主,佐以少部分的農產加工品,而且每週來擺攤的小農都不一樣,每星期都來買也不會膩。
一頁式廣告蹦出眼前,標榜「有機」的農產品滿天飛,到底哪些才是真正有機農產品?難道政府無法可管?農糧署表示,未經檢驗合格或未經進口審查合格的產品擅自標榜「有機」來販賣,就已觸犯《有機農業促進法》第31條,第一次開罰6萬元、並要求業者下架,按次處罰,最高可處60萬元罰鍰。另外,如果農產品未經驗證擅自貼上「有機農產品」標章,則違反《有機農業促進法》21條,會處20萬元至200萬元,民眾若檢舉這些冒用有機標章的農產品,經查證屬實、確認處分,檢舉人可獲得罰鍰2成的檢舉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