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嘉義縣首設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 提供田間客製化服務明年還有補助

智慧農業科技先進,但技術得落地才能實質嘉惠農民,嘉義縣政府今(9日)宣布成立「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以顧問團形式提供農民有關智慧農業的客製化服務,做為技術交流、資源整合及民眾諮詢窗口。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縣政府明年已規劃預算,對智慧農業有興趣的小農提供資金上的協助,最多補助100萬元。

新聞
畜試所引進吸糞機器人清潔省勞力 使用環境有限制待改良

牛吃得多,排便量也大,牛舍每天都要清洗才能維持清潔,但清掃牛舍是很費力的工作,能有機器能幫忙就太好了,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自國外引進一款吸糞型清潔機器人,走動時就能帶走牛糞,而且還有藍芽無線裝置可遠距離操控行徑路線,不過,吸糞型清潔機器人比較適合在平整的地面上行進,地面坑洞多、縫隙大的牛舍不適合使用,研究人員認為可進一步改良,減少使用限制。

新聞
日本智慧農業大步走 加速擴張帶動成本降低

近年因資訊快速且多方突破發展,使其他可應用之領域及軟硬體同步帶動變化,除在網頁設計優化、開放資料多元應用、IoT、ICT、資料分析工具便利化及資料視覺化發展外,乃至高端如大數據、AI應用,也頻受矚目,本文將分享2019年日本農業Week活動資訊與及後續的發展方向觀點。

新聞
【陽光物產01】以AI智慧來照顧乳牛 叫梅桂牧場第一名

臺南酪農業是六都當中酪農最多的地區,其中佳里區梅桂牧場,在基因檢測、建立種牛基因系譜,以及,第一個引進機器人協助刮糞、吸糞、推草、刷背、給料、擠乳等走在科技尖端,最重要的是產值也居業界之冠,經營者將每隻牛視為家人養至終老,在AI的協助下,以愛孕育出甜密的飲汁。

新聞
智慧化養菇 大省人力有益出口

農試所推動智慧養菇,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共同研究,將自動化、資訊技術、物聯網、產線設計及機械製造等技術導入菇類生產流程,降低人力需求,17日上午舉行成果觀摩,展示國內第一套國產化且已經上線的最新設備,每分鐘可穩定製造26至30包太空包,比傳統節省3至4名人工成本,降低不良率,提高品質。

新聞
智慧生產萵苣 省工又省肥

臺南農改場將智慧管理應用在外銷結球萵苣生產,導入合理及省工施肥技術、病蟲害預警模式等,產量預估的準確率不但達90%以上,且比傳統3次追肥方法節省超過50%的用肥量,雲林縣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依循操作,300公頃契作田足足省下240至360公噸肥料,數量相當可觀。

新聞
導入5大農業跨域技術 開展全球糧食生產新契機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測2050年有四大主要因素將造成傳統農業模式對於未來食物需求的壓力:包括人口總量增加、自然資源缺乏、氣候變遷與食物浪費。人口方面,專家預測將增加24億人口並轉往都市,都市化除了造就收入提升,亦造成基礎設施如冷鏈的需求增加。

封面故事
【農機的新時代任務2】育才篇:退休潮來臨,農機研發出現人才斷層危機

農村勞動力不足、人口老化已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朝向自動化、智慧化發展的農業機械,被視為解決農村缺工問題一大利器,不過,臺灣農機研發界,事實上也和農村一樣面臨人才斷層危機,直接影響臺灣智慧農機研發,值得各界重視。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副所長蔡致榮 農業精實的關鍵在農機

為了緩解產業缺工的問題,同時因應氣候變遷、國際貿易自由化等挑戰,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程度的提升,乃至於智慧農業的推動,對於臺灣農業發展至為重要

新聞
無人農業試行 短期葉菜智慧栽培管理 減省人力、用水還少一半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去年起輔導桃園市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導入智慧環控技術,應用數據自動化管理,評估不僅可減省下栽培管理人工,設施灌溉用水也能更精準,相較以定時給水器灌溉,用水可減少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