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首設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 提供田間客製化服務明年還有補助

嘉義縣成立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強調需求落地發展。圖為旱田感測器(圖片提供/嘉義縣政府)

智慧農業科技先進,但技術得落地才能實質嘉惠農民,嘉義縣政府今(9日)宣布成立「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以顧問團形式提供農民有關智慧農業的客製化服務,做為技術交流、資源整合及民眾諮詢窗口。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縣政府明年已規劃預算,對智慧農業有興趣的小農提供資金上的協助,最多補助100萬元。

嘉義縣農業處科長李秋瑩表示,2年前開始輔導農民運用智慧農業時發現,農民接觸智慧農業時的兩大課題,一是智慧農業投入的成本較高,嘉義縣政府明年就會有資金困境的解決方案開放農民申請,「但我們不希望是盲目的申請輔助,因為這對彼此沒有好處」,因此開辦「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以顧問團形式提供農民客製化服務。

李秋瑩指出,不少智慧農業設備在開發之初,並沒有站在田區的角度設想,「有些東西看起來好用,但我的田裡無法用」,例如自走式的噴藥機具,如果開不進田區就是無用,平臺會媒合有意願使用智農設備的農民與產製設備的廠商合作,讓廠商可以實際到田區現場操作並修正設計、改善設備,農民就能買到實用好用的智農產品。

翁章梁想將臺灣最強的科技業導入農業,臺灣從農者多是小農,資金一直是門檻,翁章梁說,嘉義縣明年已規劃預算,對智慧農業有興趣的小農提供資金上的協助,「向農業處提出申請,審核通過後最多可獲2分之1的補助,上限為100萬元」,讓農漁畜產業共同邁向智慧科技農業,達到省工並提高收入的目的。

農委會科技處長王仕賢表示,智慧農業落地是建立生態圈重要的第一步,「設備不一定要很高貴,但一定要實用,讓農民賺到錢也節省勞力,期待聯盟可以帶來更有效率、更安全的農業生產方式。」

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以發行通訊月刊方式,介紹智慧農業相關資訊及活動課程供平臺成員及有興趣的民眾參考,李秋瑩說,通訊月刊的目的是先讓更多農民認識智慧農業,知道政府有哪些資源、設備系統可以運用;農民想透過智慧農業解決的問題可向平臺提出,例如利用設備提高苦瓜良率的方案,平臺顧問團會針對個別農民的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可行的建議給農民,縣政府也會提供相關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