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
【非關爬山】走進神話的奇異時空(下)

「落石!落石!」急切的呼喊打碎了空氣中的凝冰,在崩壁陡坡上前進的我驚醒抬頭。光火間,落石已從眼前奔過,一個孩子閃避不及小腿被擊中,頓時連人帶包倒地,所幸只是擦傷。

土地
【非關爬山】走進神話的奇異時空(上)

頹圮的伐木基地前,火光照亮了一張張童稚與滄桑的臉。萬里無雲的靛青夜空,月亮斜在天邊,遠方暗黑的山脈無所遁形。突然冷風一吹,火焰隨之起舞,校長的喉頭掀起波瀾,化作亙古梵音帶我們回到minbakaliva——那個布農史觀中,人可以跟萬物說話的奇異年代。

土地
【非關爬山】失落的天空之城

根據口述,布農人最初由西部海岸向山遷徙,或許出於對耕地獵場的需求、或許出於其他族群的擠壓,他們篳路藍縷進入濁水溪上游的南投山區,逐漸發展出郡、巒、丹、卡、卓、蘭六大社群。18世紀初,布農人開始向外擴張,以丹、郡、巒群為主跨越中央山脈主稜的障礙,向東、向南遷徙,形成橫跨南投、花蓮、臺東、高雄的布農山林王國,直到1930年代日本政府的集團移住政策,才被強制遷移至淺山地帶。

土地
【非關爬山】再訪關門古道

連日陰雨讓原本溫馴的拔子溪化作兇猛水龍,在白茫的山谷中咆嘯奔騰。詠恩拿著米酒站在溪水前跟祖先說話,彷彿對岸是水龍護衛的靈的空間。這個月第二次來到此處,沒想到天氣與心境完全不同。

封面故事
翻越中央山脈的決心 重回祖居地的關門古道

蒼鬱變幻的森林、透藍靜僻的溪水、溼冷的霧、沉香的火、星星、月亮,一路伴隨著丹社群布農族人馬詠恩的遙遙回家路。阿公說過的每個地名串起了這條路的記憶種子,如今他一點一滴的撿拾,將故事種回山林古道之中。

土地
【非關爬山】山野考古進行曲(下)

考古學的系統性調查是將地表如棋盤分割,所有調查員橫向一列排開,縱向直線前進,每條樣線間隔不超過25米,確保所有人視力範圍的聯集能涵蓋整片山林。我們先標記地表上所有特徵物的GPS位置,概略描繪出阿桑來嘎舊社的整體樣貌。接下來針對重要遺址(家屋、工寮等)清理地表植被,並做測量記錄、3D建模。

土地
【非關爬山】山野考古進行曲(上)

他將事先炒好、冷凍的蛋裝進夾鏈袋,連同生鮮食材放入一只老舊的保麗龍箱,置於揹架底層。鋁製臉盆、充當鍋蓋的鋁箔紙、封箱膠帶統統塞進部落農家隨處可見的飼料袋,置於保麗龍箱上,再熟練的用彈力繩綁定。揹架上肩,蛋殼睡墊墊在髖骨後,色彩斑駁的頭帶頂在額前,他低著頭走入前方齊腰的蕨林,消失在初夏的蟬鳴與綠光之中。

土地
【非關爬山】山中的玉米故事

玉米於我的連結,源於旅途中拾起的味道。尼加拉瓜的偏僻山村裡,土造的房子家徒四壁,只有牆上的耶穌畫像及一張吊床,女人拿出前一晚以石灰煮過的玉米穀粒揉麵做餅,烤盤上的薄餅如胸脯般呼吸起伏;非洲槁黃的高地草原,黃昏的炊煙點綴平坦單調的大地,人人與我握手擁抱,然後端出一大盤灰白扎實的玉米糕,用菜刀切了一片遞給我;

土地
【非關爬山】內本鹿18年返家游擊隊(上)

白濛的霧雨為青山披上一層蒼茫,原木搭建的草寮耐不住常年的溼氣,已經垮了一半,剩單腳撐住半邊天。炊煙與霧雨在芒草屋頂上纏綿合一,寮內橙紅的火光在濃稠的白霧中兀自創建一道安全的防護罩,成了孕育神話的空間。

土地
【非關爬山】山的孩子

路的盡頭擺上米酒與竹杯,乳白色的米酒,底部還有微微的酒糟沉澱,裝在回收來的寶特瓶裡,樸實的外表卻有著真誠的心。入山的人們一一上前,斟了酒手執竹杯,對著山心中念念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