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巧克力
位於北緯23.5度的臺灣是全球最北的可可生產國,而比最大產區屏東更北的,是經年氣候涼爽的第二大產區南投。一群農民克服環境限制,栽種出無毒又優質的可可果,並籌組南投縣可可生產合作社(簡稱合作社)厚植栽培與後製專業,讓可可成為南投新特色農業,有望與在地享譽國際的茶葉及咖啡產業,匯聚更大的經營效益。
走進屏東縣有限責任南國天物運銷合作社(簡稱合作社)的可可農產加工室,牆上「越努力越幸運」六個大字與精美的巧克力禮盒相輝映。屏東巧克力近年在國際舞臺發光發熱,合作社理事主席、TC巧鋪創辦人邱濬宇,專注提升在地可可產業競爭力,不僅輔導契作農精進田間管理,也建置專業場域優化加工,要讓這份因可可而生的驕傲,不只流於一陣旋風,更能永續滋養青年返鄉從農的自信。
屏東可可產業發展的開端是為了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起因是檳榔,屏東檳榔的種植面積是全臺前三大,一開始檳榔在屏東是在平地種植,因為檳榔投報率高而轉向以檳榔為主業。屏東很多孩子都在檳榔樹下長大,卻同時帶來健康與水土保持等各種威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進而鼓勵轉作其他農產業,可可是其中一個項目。
可可、咖啡、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作物,溫暖療癒的可可、浪漫濃郁的咖啡、自然清新的茶香,何其有幸,竟因氣候暖化的緣故,都在臺灣寶島落地生根了!提供從產地到餐桌的最短碳足跡產品,充分滿足每個人不同的飲品選擇。從稻米的黃金到檳榔綠金再到現在的可可黑金,臺灣農民的實力遠超想像,結合在地豐富的人才與資源,徹底發揮全果利用的零農廢精神,把可可果漿包括果殼,在可可豆的黑金之外,全部化作循環綠金!喝過酸甜又爽口,帶著山竹風味、釋迦香氣的可可果汁嗎?無法想像不是問題,走一趟臺灣可可產地屏東和南投吧!
日本時代臺灣大多數的製糖會社主要的業務都是輸出原料糖到日本本土,但其中幾間製糖會社,受到糖業景氣波動的影響,開始考慮產業上下游整合的發展,其中起步較早的便是明治製糖株式會社……
可可樹是熱帶果樹,屏東是國內種植可可樹的大本營,而且發展出完整的巧克力產業鏈。農民若要新植可可樹,通常是以播種方式育苗,但若直接播種將很難控制發芽的速度,不利於管理,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找出可可種子育苗標準作業流程,快速去除果肉、保持種子適當濕度、貯放溫度,以及選擇有深度的盆器,即可讓可可種子發芽發得齊、苗也能長得齊。
看似一塊塊精緻的巧克力優雅排擺,輕咬一角,入口即化,嘴裡卻瞬間滿盈咖啡的韻味與可可的氣息,舌尖還感受得到細微咖啡粉停留之上,讓人驚喜連連──它其實叫做「COFE Bar」,一塊用「喫」的咖啡。
可可是一種熱帶果樹,主要發源地為巴西亞馬遜河叢林,近年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為國際主要可可供應產地,臺灣於西元 1922年從印尼引進試種,由於其生長特性需高溫多濕的生長環境,只能種植於南北緯 20度之間,臺灣以屏東氣候最為合適,當時僅有少數人引入試種,後因加工技術無法突破而逐漸沒落。
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的屏東,除了相當發達的農漁業,近年更大力推行觀光產業,成為結合兩者、農遊活動蓬勃發展的地區。由於冬季寒流南下時,氣溫影響較台灣其它縣市小,夏季高溫也不如台北悶熱,正是阿公阿嬤們出遊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