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然災害
遇到天然災害事件,農委會發放現金救助協助農民盡速復耕,審計部審核中央政府110年總決算認為,農委會核發救助受災面積超過土地登記面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7)日表示,現金救助是由各地鄉鎮公所「確定有沒有20%的損失」,最後才執行,農委會最後核定統計數字,直接撥款。
農業生產成本逐年提高,並且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發生天然災害風險也大為提升,考量各產業生產成本及發生天然災損風險等因素,農委會今(29)日宣布提高包括農林漁畜在內共192項作物天然災害現金救助額度,平均調整幅度超過20%,今日預告修正現金救助辦法,預告7天後公告實施。
當天災發生時,現金救助可幫忙農民度過難關,但是核發緩慢往往會影響農民復耕效率。農委會擬訂定災損性天氣參數,未來只要天災氣象資料達此參數標準,就認定農民受災已超過現金救助須達標的損失率,可以免去現地勘查,簡化現金救助程序,加速救助金核發。
除了緊急搶通修工程外,為全面掌握地震所造成的影響,並評估後續颱風豪雨期間可能帶來的二次災害,水土保持局當時擬訂了5項中長期對策:一、以衛星影像判識全台新增崩塌地;二、現有治山防災構造物總體檢 ;三、土石流潛勢溪流現況檢視與調查;四、山區危險聚落調查;五、成立專家諮詢及勘災緊急處理技師協力團隊。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台21線旁的隆華國小(舊址坐標:23°34’27.70″北,120°52’35.87″東),可能是近年來一再重建,卻又一再受災,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吧!
相信大家對於「土石流」這個名詞必不陌生,甚至在臺灣,「土石流」幾乎已變成所有坡地災害的代名詞。每次颱風豪雨期間,只要有任何崩塌、地滑或是土砂流出的現象,不論是媒體或民眾,常常都把這些現象通稱為「土石流」。
今年7月29日及30日尼莎及海棠颱風相繼襲臺,造成宜蘭及屏東地區農漁民及農企業受災損失慘重,農委會業於7月30日及31日分別公告宜蘭縣、屏東縣為辦理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
中央氣象局表示尼莎颱風今天可能增強為中颱,上午將發布尼莎海上颱風警報,下午至晚間發布陸上警報。強風豪雨往往會引起農作物嚴重之危害,因此應提早加強相關病害之預防及防治,減輕損失。農友應隨時注意氣象動態與消息,做好防颱工作。
現行稻作受災可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辦理現金救助,救助額度係依稻作生產成本兩成估算,每公頃救助額度為18,000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說明,稻作保險係提供巨災損失之額外保障,補強現行現金救助若逢巨災導致嚴重減產,卻無法充分保障農友收益情形;特別是極端氣候頻率及強度加劇,嚴重災害風險加大,期待除現行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措施外,提供雙重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