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花市透過拍賣,以公平制度決定花價,讓花商、花農都可接受。(攝影╱陳士安)
豐年雜誌
產地到花店的關鍵樞紐 凌晨直擊台北花市:最早、交易量價最大市場 美的需求「就是競爭力」

逢年過節,買一朵花不只應景,也能傳達心意,您可曾好奇過一朵花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一束又一束新鮮的花朵,如何一大早就光鮮亮麗地出現在消費者面前?臺灣5大花卉批發市場分別位於臺北、臺中、彰化、臺南、高雄,其中以台北花卉批發市場歷史最悠久、交易量最大、成交價格最高,也是臺灣花卉拍賣制度的奠基者。

農業試驗所花卉試驗分所長戴廷恩與精密控溫的蘭花溫室。
豐年雜誌
臺灣花卉三寶:蝴蝶蘭、馬拉巴栗、文心蘭切花:農業試驗所花卉試驗分所分所長戴廷恩 從選育到產銷說分明

「臺灣是一個小島,在全世界的花卉產業版圖裡每一次提到蘭花,臺灣都不會被忘記。」花卉試驗分所分所長、園藝學博士戴廷恩講到蘭花,有農業研究人的驕傲。他指出,在世界花卉產業裡,有3個種類拿掉,「全世界產業會大地震」,第一個是蝴蝶蘭,第二個是馬拉巴栗,第三個是文心蘭。
位在雲林古坑的農業試驗所花卉試驗分所,照顧著各式各樣千嬌百媚的培育花卉,包括蝴蝶蘭、文心蘭、東亞蘭與火鶴花等重要外銷花卉品種的選育和栽培,以及設施栽培技術開發。

農業部長 陳駿季 國立中興大學農藝學系博士,曾任農業部政務次長、農委會副主任委員、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所長、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研究員兼副場長。
豐年雜誌
種得智慧長得美麗 國產花卉的競爭力:臺灣蘭花以多樣性接單能力在世界打出一片天

蘭花是臺灣出口農產品裡的佼佼者,以多樣性生產接單的彈性,在國際舞臺占有一席之地。農業部長陳駿季專長植物種苗繁殖技術,曾領軍農業部「花卉重點產業研究團隊」將臺灣蘭花推上國際舞臺。蘭花產業勇於求新求變,早期就參與智慧農業,運用有成,符合現今農業部推動跨域整合資訊,降低風險,提高韌性的智慧農業目標。

豐年雜誌
認識國產花卉

花卉是全球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過去30年來臺灣花卉產業蓬勃發展。根據農業部統計資料,花卉生產面積逐年擴增,從1981年的1,672公頃,到2022年已有14,033公頃,41年來面積成長幅度超過8倍。同期產值從不到新臺幣30億元,2022年量值已超過190億元,成長幅度超過6倍,占年度農業總產值的3.39%。不僅國內花卉產業表現斐然,2023年全年度臺灣出口的農產品中,排名第三大的分類便是「花卉及其種苗」,占農業年度出口貿易總額的4.3%。最主要出口國是美國、日本、越南。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6月號 花花世界 國產花卉華麗出擊

國產花卉之美,有以原生種驚豔世界的臺灣蝴蝶蘭,成功外銷日本的文心蘭切花,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馬拉巴栗苗木盆栽產區。國產花卉產業求新求變,名列臺灣第三名的出口農產品背後,花卉產業的競爭力是多種因素努力的成果——以智慧科技升級產業,重視品種培育,成熟的採後保鮮技術與運輸管控。

繽紛國產花卉在舞台大放異彩
新聞
總統就職典禮國產花卉大放異彩 花藝設計創新使用可回收細玻璃水瓶

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觀禮臺五彩繽紛的花藝設計,來自2020 年勞動部第一屆達人盃花藝職類金牌得主古文旻花藝師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花藝職類團隊。使用多種臺灣植物,色彩也與舞臺設計搭配得相得益彰,全體花藝使用約 5,000 隻可回收玻璃水瓶的永續設計。

農糧署與台灣百合產業發展協會合作_百合花禮盒_買一送醫(圖片提供/農糧署)
農業經營
疫情危機即轉機 花材箱開拓新行銷模式

COVID-19衝擊臺灣花卉產業,今年(2021)5月中旬頒布三級警戒,實體活動停擺之際,花卉內需市場大幅萎縮,衝擊花農生計,影響更甚去年。農糧署積極與農民團體討論,多方研擬花卉銷售的新通路,從蔬果箱網購宅配的成功經驗延伸,各式花材箱首次亮相,輔導農民經營花材箱,透過產地直送的鮮花禮盒,買一送醫贈花活動,為疫情帶來一絲人情的關懷,進而開創網路購花、諸多異業合作的新商機,帶動國人日常用花的消費習性,成功穩定花卉市場價格。

harvest7109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1年9月號 園藝療育-撫慰心田的綠色魔法

隨著國外風行已久的園藝治療在臺灣生根,並因地適宜長出自己的模樣,各方園藝療法工作者正在不同場域默默耕耘中,例如和美綠色照顧站,設計多種室內外園藝課程,喚起農村長輩的笑顏;雲林臺大醫院開闢食農基地,讓精神科病人藉由栽種蔬果,走在穩定的復健之路上;田尾鄉園藝業者,不只賣花材,更想幫助顧客在園藝中找回幸福感。平常接觸園藝,指的是人照顧植物,園藝療育則是主客互換,讓人利用花花草草照顧身心靈。一起把你的心,交給園藝來療癒吧!

新聞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糧署長胡忠一】上篇 農糧產業結構大調整 稻作「四選三」年減2萬公頃

農委會農糧署掌管稻米、蔬菜、水果及雜糧等作物產業,以及肥料、農業機械等資材產業,含括農業層面相當深廣。根據108年統計,農糧產業年產值高達2,625億元,占農業部門產值一半以上。農糧署每年預算400多億元,用於公糧收購、對地綠色環境給付等計畫,以及推動有機、產銷履歷等食安五環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