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咖啡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以專利自動分豆盤技術,與豐億光電公司公司合作開發AI智慧生豆挑選機,可以影像辨識篩選瑕疵生豆,每小時可挑選5至6公斤,效率是人工一倍,且精準度高達95%,智慧生豆挑選機並已正式量產,可有效解決產業缺工困境。
臺灣有機農產品將進軍歐盟市場,農業部今(22)日宣布,和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共同簽署「臺英有機產品相互承認瞭解備忘錄」,有機農產、加工品可輸銷對方市場。農業部次長胡忠一表示,臺英兩國農產品項互補,英國是和我國建立有機農產貿易協議的歐洲第一國,與英國簽署將是領頭羊,期待帶動歐盟其他國家與臺灣交流。
市場上品質穩定的農產品怎麼來的?
在農民栽培生產以前,它們的種子、種苗來源都有專業的分工,有專業的品種研育、種子及苗的品質管理;然而種子種苗雖是現代農業生產的「根源」,種苗產業卻可謂與末端農產消費者最為遙遠。
國際咖啡產業中最具指標性、素有「咖啡界奧斯卡」美名的評選競賽「COE卓越盃」,今年(2023)首度在臺灣舉辦,已於七月評選出20件得獎的臺灣咖啡組成國家代表隊,今(25)日凌晨時間開始國際競標。全部參賽者共同創下拍賣總額新臺幣354萬元(111萬餘美元)、總重669公斤的數字,寫下臺灣咖啡邁向世界的新里程。
有「咖啡界奧斯卡」之稱的「COE卓越盃」示範競標,總計56支咖啡豆參賽,在來自9個國家、24名國際評審團決選下,今(13)日揭曉最後成績,史無前例由單一咖啡莊園「豆御香藝伎莊園(Royal Bean Geisha Estate)」曾福森囊括前三名,且三支評分都在90分以上,證實臺灣咖啡征服全世界評審味蕾,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
臺灣過去連續兩年與「ACE卓越咖啡聯盟」合作舉辦典藏咖啡競標賽事,臺灣咖啡品質已獲世界肯定,今年正式升格加入ACE聯盟的COE計畫(Cup of Excellence),與全球主要精品咖啡國家瓜地馬拉、尼加拉瓜等同列,將由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與ACE合作舉辦有「咖啡界奧斯卡」之稱的卓越盃賽事,即日起至5月1日,受理臺灣在地咖啡莊園報名。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研發「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結合即時動態定位技術(RTK),自動除草免人工,一公頃茶園可在4小時完成除草,機器人吃電不吃油,還能減碳排;化肥使用是農業碳排主要來源之一,針對咖啡樹不同生長階段開發「咖啡聰明肥」,可節省咖啡用肥量4分之1,咖啡品質提升,風味更飽滿圓潤。
國內速食業龍頭臺灣麥當勞公司今(2)日宣布採用臺灣唯一通過雨林聯盟認證、阿里山咖啡莊園「優遊吧斯」咖啡豆,限量單品咖啡9日啟售。優遊吧斯董事長鄭虞坪表示,莊園與麥當勞初步合作3年、最少供應6公噸雨林咖啡豆,每年產量不一定,將邀更多農民加入生產,有助鄒族青年留鄉發展,未來品牌建立,有望展開長期合作。
從喝咖啡稀鬆平常、種咖啡時有所聞的今日回推40年前,有一個年輕人,從沒真正見過咖啡樹,就玩起人生第一場咖啡實驗,意外的成功,啟發他日後踏上咖啡專業道路的決心。他是2020年CQI(美國咖啡品質學會)認證全球最高分的嵩岳咖啡莊園園主郭章盛。
曾經他勒緊褲帶,也要從國外引進新品種選育、與太太到處喝咖啡找靈感、土法煉鋼精進後製。別人捨不得花時間和金錢做的打底功夫,他相信自己的選擇,堅持到底。當他傻到極致,大家才驚覺,「天公疼憨人」這句話只對一半,地才遠比天才更令人敬佩!
近年來精品咖啡學的興起,使得品種與後製的議題不斷浮上檯面,尤其在第四波咖啡浪潮即將到來的此時,更被注重的除了咖啡履歷「可被追溯」外,後製處理可謂是重中之重。2016年SCA(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與CQI(美國咖啡品質學會)依照咖啡豆乾燥時所呈現的狀態,將其定義為3種基本後製法,就是俗稱的水洗、日曬、蜜處理,而整個後製過程中最不可輕忽也最重要的環節,即是「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