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蒜頭除殘根釀手部傷害 大蒜磨根機效率提高18倍

蒜頭若將蒜球整顆做加工,需要先清除底部殘根,目前產地多是透過人工使用剪刀剪除,長期下來容易引發腕隧道症候群及手部肌肉傷害,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國產首臺「大蒜磨根機」,每小時可處理36公斤大蒜,效率大約是人工18倍。

新聞
文旦全果加工四季吃得到 省工機械提升效率20倍

文旦柚是中秋節慶重要果品,但佳節一過、價格就急速低落,產銷壓力大,花蓮縣是國內第二大文旦產區,宜花地區種植面積 […]

高接水梨含水量高,市面少見果乾產品,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邱致穎開發出低溫烘乾、完全無添加的果乾產品「梨甘」。(圖片提供/中興大學生技產品開發研究室)
新聞
穩定產銷為農產品加值 水梨果乾、蕉魚片入選十大農糧科研加工品

農糧署輔導國內大專院校及學研單位科技研發農產加工品,從近五年來農產加工科技計畫100多項研發成果中,評選出具有上市潛力的十大農糧科研加工品,並與新東陽、誠品兩大通路合作,10月起將在兩大通路61間實體店面上架試賣3個月。

桃園農改場開發「冬瓜削皮機」,冬瓜削皮免人工。(圖片來源/截圖自桃園農改場示範影片)
新聞
削冬瓜「咬手」 用冬瓜削皮機操作簡單不傷手

一般人可能都有削芋頭被「咬手」的經驗,但較少人知道削冬瓜皮也會,從事冬瓜加工的人長時間削皮常有皮膚不適的問題,且人工削皮耗費人力,為協助業者克服冬瓜加工困難,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出「冬瓜削皮機」,可自動消除果皮,平均3分鐘削好一顆。

新聞
學校、餐廳用量減 農糧署拉1千公噸短期葉菜做加工

武漢肺炎疫情三級防疫警戒延長到6月14日,學校營養午餐停擺,餐廳歇業,許多短期葉菜無處可去。農委會農糧署徵求短期葉菜截切加工廠商,希望將保存期限短的葉菜拉去做加工使用,目標採購1,000公噸。

農業技術
鮮食加工都好用!馬鈴薯新品種「種苗6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因鄰近臺中產區,為強化國產馬鈴薯品質,並擴大馬鈴薯應用價值,投入育種研發工作,除了育成馬鈴薯「種苗2號」與「種苗4號」外,近年推出兼具高產、高品質、鮮食與加工特性外,更可供製成洋芋片的優良品種「種苗6號」,以期提高農民收益與建立國產優質馬鈴薯品牌。

新聞
鳳梨專家官青杉:開英種纖維粗用於罐頭加工 鮮食品種後來居上

鳳梨品種改良專家官青杉表示,鳳梨早期主要用於加工罐頭,為避免製作過程加熱使果肉鬆散,因此使用纖維較粗的開英種(俗稱土鳳梨);二戰後國內鳳梨育種以鮮食為目的,但也可以用於果乾、醃漬等加工使用。

新聞
金鑽不能做罐頭? 臺灣鳳梨加工品連東南亞國家都要用

臺灣種植鳳梨品種主要是金鑽鳳梨,外界質疑不適合做罐頭,食品加工學者林麗雲表示,金鑽可以做罐頭,只因成本太高不會用。臺灣鳳梨品質好、適合製作各種加工產品,南投鳳梨生產合作社專做鳳梨果粒醬,伴隨臺灣國際知名手搖飲走遍15國,連鳳梨大國泰國、菲律賓都愛用。

新聞
六都年輕人最喜歡的水果加工產品 果汁排名第一

農委會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於去年上路,將農產品從生產到初級加工,納入農委會管理,為農民新闢商機。為了掌握市場端消費者的喜好,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公布「臺灣水果加工產品消費者購買意向調查」,鎖定六都年輕族群,發現年輕人最喜歡買果汁,其次是果乾,可作為農友研發加工品參考。

新聞
【科技農領航】加工農產品導入網路行銷 拓展客源─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

大埔合作社有傳承客家傳統的使命,近來更找尋在地農業元素,讓農業走向社區及文化,運用最傳統的手作加工智慧,加上無毒健康的種植和生產理念,讓合作社產品逐漸被市場所接受。但好產品更需要好包裝和好故事行銷,幫忙加強品牌概念及產品優化,大埔合作社運用精緻包裝為優質加工農產品穿上一件華麗外衣,更搭配網路行銷,讓客家庄媽媽味道在網路社群平台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