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糧署長胡忠一】上篇 農糧產業結構大調整 稻作「四選三」年減2萬公頃

農委會農糧署掌管稻米、蔬菜、水果及雜糧等作物產業,以及肥料、農業機械等資材產業,含括農業層面相當深廣。根據108年統計,農糧產業年產值高達2,625億元,占農業部門產值一半以上。農糧署每年預算400多億元,用於公糧收購、對地綠色環境給付等計畫,以及推動有機、產銷履歷等食安五環相關政策。

新聞
冷鏈優化大補帖 進化管理流程 為臺灣農產外銷創新局

臺灣農業具有優良栽培管理及品種育成等技術優勢,可生產高品質農產品,惟考量臺灣農業形態及限制,面對其他國家的價格戰及跨國企業的規模化生產競爭,外銷出口無法以價格與之競爭,而必須著重於發揮品質及風味優勢,創造差異性。

新聞
國內蔬果供需調查 導入冷鏈有2大困難點待突破

冷鏈及物流,意指利用控制溫度的供應鏈體系,從原物料供應、運送、倉儲、配送至零售皆以保鮮為目的讓產品處於特定環境之下,確保食品安全、延長保存期限。國際上為因應全球化、消費需求多變及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對農產品品質與安全、運送時間的要求日益提升,發展可維持農產品品質並快速運送至不同地區的冷鏈及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已為全球趨勢。

新聞
創建多元新格局 臺中梧棲漁港啟動3大改造計畫

梧棲漁港位於臺中市清水區,居臺中國際商港北側,屬商港內漁業專業區。梧棲漁港配合臺中港第三期計畫於1979年興建,1984年正式啟用,提供沿海作業船隻停靠使用。漁業署為創造漁港多元價值,多年來除透過陸上相關公共設施興建及改善,並進行直銷中心銷售區的更新改建工程,創造漁港的多元化利用價值。

新聞
【臺灣豬躍升02】落實冷鏈到消費端 臺豬「東方不敗」

美國萊豬叩關進入倒數時刻,飼養頭數占全國3成的養豬大縣-雲林縣肉品市場經營管理階層認為,臺灣豬的優勢就是國人的消費及飲食習慣,只要提升育成率、減少運輸耗損、落實肉攤具備冷凍冷藏設施、宣導民眾向有冷藏櫃的肉攤購買等,對守住內銷市場有信心。

新聞
【臺灣豬躍升03】保護機制啟動 增加豬源進攻國際

養豬產業百億安定基金中,以推動屠宰場現代化及肉品冷鏈升級46億元最多,屠宰、冷凍業者不約而同認為,改善老舊廠房、設備,以及補助購買冷鏈車、取得國際認證,為三大近程計畫,中長期目標應該增加豬源,才能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

新聞
4年84億元建置農漁畜產冷鏈系統「前冷後冷」延長農產品儲架壽命

走過一甲子的農業界年度盛會-中華民國農學團體109年聯合年會,今(11)日舉辦「5G農業時代」論壇,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主講「5G時代下的農業大未來」,他表示,智慧科技導入農業後將有助於打造精準農業、安全農業,以及韌性農業。其中建置冷鏈監控系統提升食品安全就是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安全農業。明年起4年內將投入84億元預算,執行「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計畫」,建置農漁畜產品的冷鏈系統,延長農產品的儲架壽命並減少耗損。

新聞
5G應用農產冷鏈物流 永聯物流:影像辨識最有機會

永聯物流開發公司協理沈泰霖認為,因為農產品有多元品項、成熟度不一致的特性,物流作業人員不是農業專家,難以判斷理貨,利用5G技術做農產影像辨識,將可協助農產品分揀,甚至區分不同規格。

新聞
迎戰美豬 雲嘉肉品市場圖轉型升級

為迎戰美豬,雲林縣肉品市場力圖升級,擘畫全新冷鏈屠宰中心、分切中心等,預計5年後將活體拍賣轉型為屠體拍賣,除了固守國內市場,也要積極進軍國際。行政院則預計投入20億元改造嘉義縣肉品市場,導入HACCP認證制度,以自動化監測設備推動屠體分級,建構肉品冷鏈物流系統。

新聞
【區域農業新世代系列報導】 全面提升臺灣精品花卉保鮮儲運技術 讓世界「花」現臺灣

蘭花高貴、火鶴熱情,臺灣精品花卉外銷全世界,深受國際市場青睞,每年創造的產值遠高過蔬菜、果樹、特作、雜糧與稻米等農作,如何全面提升花卉切花保鮮儲運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成為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