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應用農產冷鏈物流 永聯物流:影像辨識最有機會

永聯物流開發公司協理沈泰霖(左2)認為,農產品物流導入5G技術,將以發展影像辨識最有機會。(攝影/記者游昇俯)

農產品經由冷鏈管理可確保產品品質,延長儲存、銷售期限。5G時代來臨,可以為冷鏈物流帶來什麼新發展?永聯物流開發公司協理沈泰霖認為,因為農產品有多元品項、成熟度不一致的特性,物流作業人員不是農業專家,難以判斷理貨,利用5G技術做農產影像辨識,將可協助農產品分揀,甚至區分不同規格。

中華民國農學團體聯合年會論壇11日舉行,今年以「5G農業時代」為主題,邀請永聯物流開發公司分享5G技術目前在物流產業的應用。沈泰霖分享指出,物流倉儲一般不會有問題,問題在運輸端,因此有必要減少節點,降低運輸過程不必要的損失及風險,永聯物流因此致力打造物流園區,讓客戶放在倉庫中的產品,可直接在園區中對接終端市場,省去在不同通路倉庫輾轉流通的浪費,這個對接過程就需要5G技術讓資訊聯通順暢無阻。

但5G技術是否可應用在冷鏈物流上呢?沈泰霖坦言,目前尚無實質應用,但永聯期待先建立商業模式,未來有機會創造出實際需求。5G技術擁有大頻寬、低延遲、多連結等優勢,沈泰霖認為,未來農產品物流導入5G技術,將以發展影像辨識最有機會,因農產品有多樣化的特性,芭樂、佛手瓜相似而不同,5G技術高解析度、快速的影像辨識,可協助區分農產品及不同規格。

沈泰霖指出,臺灣農業以小農為主,小農都是透過宅配運輸,單件產品就要200、250元運輸費,營運成本太高,農產品物流要強化,一要建立規格化的標準,一要累積相當的產品數量、建立規模,才能提升物流的服務水準。

政府希望透過導入冷鏈物流協助農產品解決產銷失衡問題,但沈泰霖認為,冷鏈能夠拉長農產品運銷時間,增加產銷媒合機會,但要治本,還是需要讓生產端與消費端的資訊更通透,讓生產如實對應消費需求,才能解決產銷失衡;他並建議,政府應從後端市場拉力著手,確定消費端需要多少數量、規格的農產品,再用科技解決農業生產問題,會更有效率。

至於農產物流是否可能仿照永聯物流園區的作法,讓農產品在一園區中直接對接到終端客戶?沈泰霖表示,據他觀察,因資訊流通,許多大型通路已開始與生產端契作生產,使得過去產銷供應鏈中的盤商、經銷漸漸失去角色,因此這些供應鏈中介者也已開始轉型,做起農產品對接終端市場的農產運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