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游 昇俯 第 122 頁
高麗菜今年首度「紫爆」 宜分散種植避免農曆年節量多價跌
農委會農糧署今(25)日發布「紫色」預警燈號,11月中旬甘藍(高麗菜)種植株數達786萬株,已比近三年同期增加27%,此時種植將於明年1月下旬採收,若遇上春節期間休市,供貨集中可能影響價格,呼籲農民謹慎評估分期種植。
蒜農不再腰酸腿痛 臺南農改場大蒜種植機做畦、播種、覆土一次完成
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附掛式大蒜種植機」,搭配30批馬力的曳引機使用,每人每日就可輕鬆完成1公頃多的大蒜播種。此技術近日已公告技轉,未來產品售價預估每臺約55萬元。
新發明加持 盆花淹灌節水更有競爭力!底部灌溉端盤省工、省肥還省農藥
國內小品盆花主要靠人工澆灌,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底部灌溉栽培端盤」,串接自動灌溉系統淹灌,可比人工澆灌節省82%人力、節水75%。花農試用,淹灌給水同時給肥,可節省肥料施用,淹灌不弄濕盆栽葉片,減少罹病,連農藥錢也可以省下來。
助蔬菜增產 貝萊斯芽孢桿菌KHH13商品化 可申請友善資材補助
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開發「貝萊斯芽孢桿菌KHH13」微生物肥料,試驗證實有助白菜、茼蒿及皺葉萵苣等蔬菜生長,產量提高最多4.4倍。此技術已取得我國發明專利,技轉民間業者商品化,今年5月正式上市販售。
水稻中間作水旱輪作提高農民收益 陳吉仲:提供1億元全臺推廣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3)日參與臺南農改場成立120周年場慶時表示,臺南場許多研發成果具體應用到農業實務,可改變農業結構,例如水稻中間作輪作制度有助農民收益增加到每公頃30多萬元,又有助減少政府保價收購經費支出,將編列1億元預算全臺推廣。
嘉大耐旱水稻一門三傑 老三香糯米國內首見鹹甜兩用 米食還有特殊清香
嘉義大學農藝學系與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利用稉稻與臺灣原生陸稻雜交,並以分子標誌技術輔助耐旱特性選種,歷時9年,育成3支優秀耐旱水稻品種「嘉大臺南1至3號」,平均可節水2至3成,仍能保有9成以上的產量。
全臺第一支產銷履歷甘蔗糖 台糖:未來蔗苗、黑糖也要驗證
台糖公司在農委會農糧署輔導下,生產全臺第一支產銷履歷甘蔗糖,台糖已取得製糖「甘蔗原料」及「作物加工」產銷履歷驗證,善化糖廠驗證面積3,885公頃,虎尾糖廠年底若能通過驗證,總數將逾8千公頃。
成本壓力擋不住 民營肥料廠五個月來連三漲 台肥價格沒變動
受到國際原物料成本提高影響,國內肥料業者自7月起逐步調整產品價格,上周民營肥料業者再調漲每包50至60元,為第3波調漲。農委會農糧署今(22)日表示,台肥公司維持肥料價格穩定不調漲,實名制購肥仍給予獎勵每包(40公斤)20元,農民購肥可洽台肥公司。
鳳梨釋迦國際行銷5千公噸 陳吉仲:外銷量確定才敢宣布
臺東縣鳳梨釋迦12月將進入產季,今年因中國片面暫停輸入,讓產地農民相當擔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0)日特地前往臺東召開鳳梨釋迦外銷記者會,他表示,拓銷中國以外國際市場5千公噸規劃,每一個國家可以出口多少,「都是扎實問過外銷業者才敢宣布」。
全臺首件「精品咖啡 NFT」 咖啡豆化身永恆藝術品
以區塊鏈加密技術所打造的「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NFT),是數位虛擬世界一種資產形式,嘉義阿里山鄉樂野村「鄒築園」負責人方政倫是國內咖啡豆評鑑競賽常勝軍,今年更在台灣咖啡研究室媒合下,攜手提供區塊鏈應用服務的奧丁丁集團,推出首支臺灣咖啡主題的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