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昇俯

游 昇俯 image
  • 1851 文章

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獲獎者出爐 青壯接棒 種蕎麥收入不輸水稻

獎產銷班中,由知名農業Youtuber「小劍劍」謝銘鍵領軍的花蓮玉里雜糧產銷第2班,種出品質不輸日本的臺灣友善蕎麥;種植葡萄、高接梨的苗栗卓蘭果樹第50班,以及種植釋迦的臺東果樹第29班,青農班員已成多數,更顯示出農業交棒的生命力。

中國對我農產品源頭管理措施存疑 陳吉仲:歡迎對岸來臺現場看

我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25日再度於WTO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委員會)例會議程中,為中國暫停輸銷我農產品,提出特定貿易關切,但中國卻表示對我源頭管理強化措施有疑慮。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8)日表示,歡迎對岸人員到現場來看,會發現臺灣的農業生產技術跟(防檢疫)規範在全世界數一數二。

原物料上漲增加生產成本 專家籲調降養殖密度提升育成率

疫情下國際航運不穩,原物料價格上漲,今年國內養殖漁業面臨相當挑戰,農委會漁業署今(25)日舉辦「大宗養殖魚種產銷論壇」,專家示警,今年養殖成本可能增加5%至10%;因金目鱸去年價高且穩定,增加業者放養意願,現已出現搶魚苗現象;午仔魚養殖密度則有攀高趨勢,恐怕會影響育成率,須適當降低養殖密度。

鴨蛋產地價3月中旬調升2元 畜牧處:中秋節後才有機會回跌

鴨蛋產地收購價於3月15日起每臺斤調升2元、達每臺斤40元,農委會畜牧處今(25)日表示,端午節節前加工備貨需求增加,帶動價格上漲;端午過後將有中秋節另一波需求高峰,鴨蛋價格預計在中秋過後一個月才有機會回跌。

肥料用量減半 減少營養鹽流失最高70% 收成還能增產2成多

農業栽培過量使用肥料,無法被作物吸收的氮磷營養鹽逕流入滲水體會造成汙染,環保署從108年起與臺灣大學合作試驗,以光合菌生物製劑、生物炭及微生物肥料等友善資材替代肥料,進行現地栽培試驗,證實栽培不同作物可減少20%至70%營養鹽流失量,少用一半肥料,可節省肥料成本16%至41%,卻反而讓作物收成提高7%至24%。

臺灣銷美金針菇第2批檢出李斯特菌 農糧署:來自相同農場

臺灣銷美金針菇再被驗出李斯特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21日公告由貿易商「Top Quality Produce, Inc」出品的臺灣金針菇檢出李斯特菌。農委會農糧署表示,經查這批金針菇來源與第1批染菌金針菇相同,是由彰化縣菇類生產合作社媒合尚旺農場所包裝出貨的產品,但生產批次不同,農糧署將輔導業者改善生產包裝流程,避免食安疑慮。

臺灣銷美金針菇染菌疑雲 陳吉仲:調查結果盡速公布

近期彰化縣菇類生產合作社主導出貨的金針菇,外銷美國被檢出李斯特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3)日表示,因金針菇生產過程使用基質會經過高溫殺菌處理,推測此單一個案可能是因運輸過程或包裝處理受到汙染所致,農委會會盡快將調查結果向國人報告,且李斯特菌經過72度C以上高溫蒸煮無法存活,國人可安心食用金針菇。

彰化菇類合作社暫停金針菇出貨 專家研判應是包裝、運輸受李斯特菌汙染

臺灣外銷美國金針菇18日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驗出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汙染,出口這批金針菇的是彰化縣菇類生產合作社的萬生科技農業公司,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表示,這是臺灣農產品第一次發生檢出李斯特菌的案例,判斷可能是長途運輸產生品質變化所致,農糧署會持續輔導農民改善生產出貨。

加速作物育種最後版塊到位 首座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中心2年完工

農業面對極端氣候挑戰愈來愈大,亟需耐旱、耐高溫及抗病蟲害的新品種,但育成新品種動輒8到10年,耗費人工且進展緩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建置「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中心」,可透過影像掃描蒐集作物生理特徵數據,經運算掌握植物性狀、及時生理表徵,加速品種育種,今(22)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預定113年完工。

破80公尺! 臺灣杉「卡阿郎巨木」極可能是全臺第一高樹

臺灣究竟有沒有身長80公尺以上的巨木?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成功大學組成「找樹的人」團隊,致力尋找臺灣最高巨木,2020年找到79.1公尺的「桃山神木」逼近80公尺,近期找樹的人找到南投丹大山區、卡阿郎溪上游,以在地地名、布農語的「螃蟹」命名的「卡阿郎巨木」探勘,實測估算高度介於81至82公尺,確定終於突破80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