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支分子標誌技術育成抗稻熱病品種 水稻「臺大高雄1號」抗倒伏、秧苗耐寒 米粒又漂亮

高雄農改場與臺灣大學合作育成抗稻熱病水稻「臺大高雄1號」(中)。左為對照品種「臺稉9號」、右為母本「高雄145號」。(圖片提供/高雄農改場)

由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與臺灣大學合作育成抗稻熱病水稻「臺大高雄1號」,今(20)日經專家會議審查通過正式命名。臺大高雄1號是全臺首支運用分子標誌技術育成的抗稻熱病新品種,對稻熱病具有穩定抗性;並且,其產量表現及米粒外觀與其親本「高雄145號」相近,還具有抗倒伏、秧苗期耐寒等優良特性,將申請登記品種權,推廣栽培。

國內水稻具備抗稻熱病特性的品種少,在目前農糧署優良水稻推廣品種中,僅「臺東30號」及「臺東33號」具抗稻熱病。由高雄農改場負責田間品種選育及產量試驗,臺灣大學教授鍾嘉綾及沈偉強負責抗病基因檢測及人工接菌,引進國際稻米研究中心抗稻熱病基因品系作為父本,與母本「高雄145號」雜交選育,歷經8年育成抗稻熱病新品系「高雄育5508號」,今日命名「臺大高雄1號」。

傳統雜交育種是觀察作物田間表現以篩選想要的性狀,分子標誌技術則可標定所需要的目標性狀基因,以此選拔子代,加速育種。高雄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張芳瑜表示,抗稻熱病特性水稻難得,臺大高雄1號自103年一期作開始雜交,每世代以分子標誌檢測抗病基因Pi9,確保抗病特性,稻熱病菌變異性大,但Pi9基因多年來在臺灣各地的抗性表現都很好;經嘉義、臺東三年6個期作的田間病圃驗證,臺大高雄1號對葉稻熱病有中抗至抗等級,對穗稻熱病也有中抗程度,抗病表現穩定。

水稻「臺大高雄1號」(中)與對照品種「臺稉9號」(左)及親本「高雄145號」(右)的穗型比較。(圖片提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臺大高雄1號為中晚熟水稻品種,莖稈強健不易倒伏,抗倒伏性普遍具中抗至抗等級;一般水稻一期作秧苗期若遇13℃以下低溫可能不成活,需重新育秧,但臺大高雄1號還有耐寒性佳的優點,秧苗育成率更高。

張芳瑜指出,臺大高雄1號雜交選育過程中曾三度回交高雄145號,其米粒外觀及產量表現佳均與高雄145號特性接近,臺大高雄1號心腹背白總和一期作0.345、二期作為0;區域栽培試驗一期作每公頃產量4,613公斤、二期作4,354公斤。但臺大高雄1號穗上發芽率偏高,也接近高雄145號,收穫期間需注意連續降雨的影響,對紋枯病及飛蝨也不具抗性,需加以注意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