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2 文章

印度洋上的蕞爾島國──模里西斯 迷人的亞非飲食風格

模里西斯對於多數人而言,是個鮮少聽聞的國家,但在全球旅遊資訊中,這曾被馬克吐溫描述成為上帝建造天堂藍圖的國家,光聽描述,便不難猜測那島嶼、海灘以及晴空的美;而除了傲人美景外,模里西斯盛產的蔗糖,有著甜膩濃稠的迷人滋味,況且同時融合亞非風情的飲食風格,更可在菜市場或魚市場中直接感受到。

【蝙蝠解密】新興病毒最愛的宿主?論蝙蝠及牠們身上的病毒

Dr. Merlin D. Tuttle在2017年曾提出:「現今關於新興傳染病的知識基礎已因科學家對蝙蝠的迷思而導致極度偏差。」一旦從蝙蝠身上發現新病毒,病毒學家與媒體便開始臆測並宣傳其日後導致危險傳染病爆發的潛在風險。實際上,我們對這些病毒與宿主間的關係仍然了解有限,可是這樣的傾向卻很容易將蝙蝠塑造成令人恐懼的形象。

歐盟推動「歐洲綠色政策」 盼保存生物多樣性、推動循環經濟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歐盟共同召開高層級小組會議,表示人類必須重新建立農業與生態系統服務的連結,以利發展更健康及永續的糧食系統,並於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緩和後有良好重建,讓生物多樣性發揮潛力來加強糧食及農業生產。會議以視訊方式進行,名稱為「歐洲綠色政策(The European Green Deal):歐盟農場至餐桌之轉型力量及建構健康與永續糧食系統之生物多樣性策略對話」,特別聚焦於FAO加強與歐盟合作,以處理農業部門的生物多樣性永續管理議題。

邁向臺灣茶產業3.0之轉型契機

「一杯春露暫留客」、「寒夜客來茶當酒」,以茶會友自古就是友善的待客之道,更在濃茶淡水、細斟慢酌中,品味人生。當快速便利的泡沫紅茶、手搖飲、罐裝茶滿街竄起,店招密集程度幾乎與超商不相上下,又是另一番世道人情即景。面對飲茶文化的消費習慣和市場改變,臺灣該如何站穩腳步、精準布局,甚至進軍海外,以追求最大的營運效益,這不僅要靠經驗,更得借助現代智慧科技策略。

【尋味有機】從農場到餐桌,串聯有機無限可能

自有機農業促進法於2019年5月30日正式上路,有機生活便在臺灣掀起了一股風潮。為了打造一個民眾能安心享用有機餐點的友善飲食環境,農糧署輔導國立宜蘭大學有機產業發展中心推動「有機之心‧美食餐廳計畫」,串聯有機農場與餐廳,端出一道道使用國產有機食材、蘊含著「有機之心」的美味料理,讓餐廳及消費者都能以行動支持綠色消費。他們相信,好好吃飯,也能改變世界。

從除草劑固殺草核准為紅豆落葉劑看農藥管理/顏瑞泓

最近有媒體不斷關注農委會核准除草劑固殺草做為紅豆落葉劑使用一事,報導中,對許多專業問題提出質疑,主管機關一直做出回應,但無法平息媒體的批判,反而更為嚴厲。最後,固殺草做為紅豆落葉劑使用是否對消費者有風險,似乎已經不是報導的重點,令人覺得遺憾。因此本將從農藥管理做法說明,希望讓讀者在兩方論述中,有較清晰的輪廓。

【蝙蝠解密】神祕的暗夜精靈──蝙蝠 究竟如何與病毒共存?

蝙蝠在地球上迄今已至少有5,000多萬年的演化歷史,全世界已知的蝙蝠種類達1,400多種(Simmons 2019),除了南北極外,廣泛分布在地球上每個角落。臺灣就目前所知已有37種蝙蝠(鄭錫奇等 2017;周政翰等 2019),許多種類普遍棲住在洞穴隧道、森林植株,甚至尋常人家的隱密處等各式處所中。

肥水回田!畜牧糞尿水再利用 減少施肥成本、實踐農業循環經濟

依據農委會108年11月養豬頭數調查與108年第3季畜禽統計調查顯示,臺灣地區目前約在養551萬頭豬與15萬頭牛,如果以每日每頭豬產生約30公升的廢水、每日每頭牛產生約200公升廢水換算,每日約產生16萬公噸的豬糞尿水及3萬公噸的牛糞尿廢水。若能將這些畜牧廢水作為「農業資源與資材」,施灌農田,不僅可提供作物生長之需,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更可節省農業用水,並藉以取代部分化學肥料減緩土壤酸化現象,也能節省施肥成本。

【尋味農村】卓也小屋 一座散發臺灣之光的指標農場

桐花白紛落,青黛藍翻飛;一座客家山村裡的農莊,曖曖內含光。古樸的穀倉,靜謐的水塘;還有兀自優雅的片片靛藍,在風中翻飛悠揚。在這如詩如畫的光景中,由眼到手,由口入心,你會感到—大地滋養萬物、身心靈被撫慰的滿足與歡暢。

高雄蚵仔寮漁港 親子同遊看魚貨拍賣、體驗漁村產業文化

蚵仔寮位於高雄市梓官區,曾是以養蚵為主的聚落,日治時期因應南進而開闢軍港,而後數十年曾遭受風災等災害,政府最終在此興建漁港,蚵棚至此消失,蚵仔寮成為一艘艘漁船頻繁出入的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