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商業模式九宮格,助攻農產業連結市場

為推動農產業升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自104年起,導入商業市場已成熟應用的「商業模式九宮格」,多年來共培訓56個農業組織,進行資源盤點與技術輔導,進而發展新產品與服務。

後疫情時代 專家提轉機四大策略助雲林農業拚優勢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武漢肺炎)大流行使全國農業陷入危機,亦影響每位農民生計。雲林縣政府超前部署,邀請產官學研專家一同聚焦討論,並將視疫情影響作為農業轉型的契機。

萊豬進口衝擊國產豬 養豬及肉品業者:加工標示區隔保市場

政府將放行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一種)豬肉進口,但國內養豬產業仍禁止使用萊克多巴胺用於動物飼料中。肉品業者今(31)日表示,政府應掌握進口肉品流向,加工使用原料產地也應強制標示,與使用國產豬肉原料做出區隔,這樣就不用擔心萊豬進口。

美豬牛進口 熱門四大關鍵議題整理

總統蔡英文28日宣布美豬、美牛進口鬆綁,再度挑起國人對於萊克多巴胺的敏感神經,引發各界討論。2012年臺灣已正式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牛進口,然而如今萊劑美豬放寬輸臺,對此農傳媒進一步整理進口萊豬的四大關鍵議題。

害蟲別來亂!水稻分子輔助育種技術 提升抗病蟲害特性

水稻為全球重要糧食作物,也是國內單一栽培面積最廣的作物,即便受到飲食西化影響,臺灣食米總量逐年減少,再受到加入WTO後開放進口等因素,近年種植面積大幅縮減,但每年仍可達27萬餘公頃,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糧食安全對許多國家而言為國安層級議題,臺灣亦然。水稻栽培期間一旦發生大規模流行疫病蟲害,對產業及民生影響極大,為確保水稻生產穩定,病蟲害防疫體系建立以及防疫技術開發與應用,均為農委會多年來重要政策目標。

【區域農業新世代】聚焦長期生態研究 以數據翻轉農業新未來

過去務農講究「順天時,量地利」,然而隨著當前全球極端氣候衝擊農民生計,如何以科學的方法找出降低損失、為產業挹注創新動能的新方向,答案就藏在農業長期生態研究中。

森林年齡影響碳吸存?美研究:成熟森林調節二氧化碳能力恐不如預期

《自然》(Nature)雜誌的一篇研究指出,一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趨於飽和,成熟森林吸收「多餘」二氧化碳的能力其實很有限。這項研究結果暗示美國紐約州的二氧化碳調節計畫效果不如預期。

從「種子生產及品質評估」國際訓練 看印度種子生產的技術與經驗

種子為農業的基礎,國家需要確保高品質種子的供應,才能讓農民有穩定的收入,使農業永續發展。有鑑於全球種子市場逐年成長,亞非農村發展組織自2010年開始贊助「種子生產及品質評估國際訓練課程」經費,委託印度農業研究委員會所屬的印度農業研究所承辦訓練活動,期望透過分享印度種子生產供應大幅成長的經驗與技術。

【尋味農村】私房雨露休閒農場 雨露與陽光灑落的緩緩庭園

一座綠意滿佈、高樹參天的院落,讓人入了眼,就不想離開。尤其出人意料之外的是,這裡的炭燒豬腳,好吃到曾讓跑遍世界的紅頂商人不遠驅車而至;這裡的桂花糖磚,有著一種別處沒有的甜蜜沁香;此山慢活,寧靜無涯。江家人打開私宅大門,以誠待客。端上桌的,盡是真淳滋味;雨露之中,自有大地光彩。

美豬、美牛解禁 陳吉仲:安全評估和配套措施 都準備好了!

今(28日)行政院拍板定案,開放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繼總統蔡英文下午於總統府正式宣布開放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隨即透過臉書發表「唯有接軌國際,才能走向世界」,提出七點聲明,並強調依循國際標準訂定豬肉萊克多巴胺的安全容許量,這是一個必須面對的議題,相關安全評估及配套措施,政府都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