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89 頁
導入5大農業跨域技術 開展全球糧食生產新契機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測2050年有四大主要因素將造成傳統農業模式對於未來食物需求的壓力:包括人口總量增加、自然資源缺乏、氣候變遷與食物浪費。人口方面,專家預測將增加24億人口並轉往都市,都市化除了造就收入提升,亦造成基礎設施如冷鏈的需求增加。
降低荔枝椿象危害 防檢局祭5招整合防治策略
荔枝椿象為近年嚴重入侵的害蟲,主要寄生在無患子科植物(包括龍眼、荔枝、臺灣欒樹、無患子等),目前全臺皆可發現牠的蹤跡,對農業生產、生態及人身安全等3個層面產生重大影響。對此,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簡稱防檢局)在試驗研究單位協助下,已訂立荔枝椿象整合防治策略及綜合防治曆,依據荔枝、龍眼作物生長期及荔枝椿象生長階段,分別採取物理、化學或生物等適當的防治方法,以利地方政府與農民掌握防治時機及早防範。
一艘遠洋漁業漁船 猶如一座工廠 撐起龐大產業鏈
6月下旬前鎮漁港非常忙碌,港內停滿近百艘遠洋魷釣船,有些船正在卸魚,有些進行秋刀魚棒受網設備的更換,也有的準備加油、補給等。在這個全國最大的遠洋漁業重鎮,從漁船卸魚,到出港前的整補作業,在在展現遠洋漁業充沛的活力。
喝咖啡也能愛地球!選一杯友善環境的好咖啡
全世界對咖啡的需求逐年增加,近20年咖啡產量增加近2倍之多(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 2019)。臺灣人也越來越喜愛喝咖啡,咖啡進口量逐年攀升,從30年前年進口量不到4,000公噸到現在增加了10倍,每年約需要進口超過40,000公噸的咖啡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9),全臺灣幾乎每個月就能喝掉350萬杯咖啡(中杯咖啡12盎司),帶來超過4.5億元的銷售價值(經濟部統計處 2018)。
【星光花室】花開.富貴 居家招財祕笈大公開
疫情陰影籠罩的上半年讓不少人荷包縮水,不但本業不旺,偏財運似乎也跟著說掰掰。不過別擔心,時序進入下半年後,只要遵照幾個招財小撇步,就能成功轉運,躋身年度幸運星!快跟著星座專家小孟老師的預測,一起衝刺財運,讓財庫大豐收吧!
商業模式九宮格,助攻農產業連結市場
為推動農產業升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自104年起,導入商業市場已成熟應用的「商業模式九宮格」,多年來共培訓56個農業組織,進行資源盤點與技術輔導,進而發展新產品與服務。
後疫情時代 專家提轉機四大策略助雲林農業拚優勢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武漢肺炎)大流行使全國農業陷入危機,亦影響每位農民生計。雲林縣政府超前部署,邀請產官學研專家一同聚焦討論,並將視疫情影響作為農業轉型的契機。
萊豬進口衝擊國產豬 養豬及肉品業者:加工標示區隔保市場
政府將放行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一種)豬肉進口,但國內養豬產業仍禁止使用萊克多巴胺用於動物飼料中。肉品業者今(31)日表示,政府應掌握進口肉品流向,加工使用原料產地也應強制標示,與使用國產豬肉原料做出區隔,這樣就不用擔心萊豬進口。
美豬牛進口 熱門四大關鍵議題整理
總統蔡英文28日宣布美豬、美牛進口鬆綁,再度挑起國人對於萊克多巴胺的敏感神經,引發各界討論。2012年臺灣已正式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牛進口,然而如今萊劑美豬放寬輸臺,對此農傳媒進一步整理進口萊豬的四大關鍵議題。
害蟲別來亂!水稻分子輔助育種技術 提升抗病蟲害特性
水稻為全球重要糧食作物,也是國內單一栽培面積最廣的作物,即便受到飲食西化影響,臺灣食米總量逐年減少,再受到加入WTO後開放進口等因素,近年種植面積大幅縮減,但每年仍可達27萬餘公頃,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糧食安全對許多國家而言為國安層級議題,臺灣亦然。水稻栽培期間一旦發生大規模流行疫病蟲害,對產業及民生影響極大,為確保水稻生產穩定,病蟲害防疫體系建立以及防疫技術開發與應用,均為農委會多年來重要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