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0 文章

記一段與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農業奇緣(下篇)/丁文郁

2005年還心念「農業基本法」立法的李前總統,對於臺灣加入WTO之後的開放環境如何思考?現今為農業人信奉的「三生一體」與「六級化產業」的農業觀,如何普及於世,本文作者在這一篇呈現立法過程。最後,為什麼李前總統要親自實踐發展「臺灣國產肉牛產業」,與臺灣農地休耕、土地利用有什麼關係,他的一整套農業思想的脈絡終於在此呈現並得到結論。

【流言追追追!食安迷思、不實謠言大破解】

近年來,在社群間流傳、未知來源的一頁式廣告,頻頻出狀況,詐騙情形層出不窮,成為社會隱憂。惡質業者利用這種可簡單上架產品的手法,製作假廣告,以假食物或劣質品,假冒臺灣農產品,欺騙消費大眾購買,一旦揭發後,不僅民眾求償無門,許多遭冒名的業者,更是深受其害。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相關議題也是國人關注焦點,網路社群間不時流傳的食安謠言,不僅容易誤導民眾,更甚者還可能引發社會恐慌,導致人心惶惶。為此,農傳媒成立新聞專區,蒐集各種案例,破解這些惡質的詐騙廣告手法與食安謠言,和關心臺灣食安的大眾站在同一陣線,捍衛臺灣農產品聲譽,帶來正確的食安觀念。

【區域農業新世代系列報導】鮮嫩好吃的有機青油菜 是夏日午餐的綠色驚喜

改良場研究室裡的一次美麗誤會,竟培養出能對抗氣候變遷的耐旱蔬菜!由臺南農改場育成的青油菜,不僅是校園營養午餐菜單上的寵兒、有機農場的重要作物,未來,更將成為你我餐桌上最營養美味的綠色驚喜。

多種海洋生物可吸收病毒 保持海中病毒量平衡

許多種海洋生物能在過濾海水、獲取氧氣與食物的同時吸收病毒顆粒。根據荷蘭皇家海洋研究中心(NIOZ)海洋生物學家Jennifer Welsh的論文,說到吸收病毒顆粒的海洋生物,最有效率的是「海綿」。Welsh說:「當病毒感染細胞,它會利用宿主製造新病毒。一旦新病毒被釋放出去,自然會去感染更多細胞。」然而Welsh發現海洋中雖然有為數眾多的病毒顆粒(光在一杯海水中就有超過1億5,000萬個病毒顆粒),但它們絕大多數會變成各種海洋動物的午餐。

國際農業展望 FAO報告指出:未來10年糧食供應將超過消費需求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共同發布「2020~2029農業展望報告」,提供未來10年有關農漁產品的市場評估,範圍包括國家、區域及全球層級,以及透過數據基礎來支援決策者建構韌性糧食體系,以因應糧食安全、氣候變遷、農村生計及全球資源使用等長期挑戰。

遠洋漁船觀察員的跑船人生:海上實地觀察與採樣 成為漁業管理的一雙眼

無論驚滔駭浪,還是頂著寒冷刺骨海風,無論漆黑深夜,還是晴朗白天,在海上有一群來自臺灣的觀察員,離鄉背井隨著遠洋漁船,在船上擔任著公正的眼,記錄著每一尾漁獲物的捕撈,也記錄船上的辛勤工作,為我國遠洋漁業貢獻一份心力。

養護管理措施奏效! 認識海洋界的和牛──黑鮪魚

黑鮪是世界最大的鮪魚,在大西洋曾捕到678公斤的世界紀錄,在太平洋目前的最大紀錄是411公斤。黑鮪肉質相當柔嫩鮮美,被稱為海洋界的和牛,每年4~6月黑鮪季為臺灣漁業的一大盛事。

【區域農業新世代系列報導】氣候變遷下友善節水、全面提升雜糧產量 北臺灣的農業永續新思維

過去,臺灣農作栽培模式大多是全年持續栽培為主,憑藉頂尖技術與農民勤奮,尤其是北臺灣的水稻一年兩作、寫下高產量奇蹟,然而隨著栽培環境的轉變、國人米食攝取量逐年降低,加上氣候變遷下水資源稀缺,該如何找尋農業永續發展的新方向?

農業推廣貢獻卓著 第1屆「幸福農村金推獎」18家農會、20人獲獎

為表揚農業推廣領域表現卓越推廣人員及農會,農委會舉辦第1屆「幸福農村金推獎」於10日頒獎,總計有18家農會、20位農會推廣人員獲獎。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業政策訂定得再好,沒有農村第一線推廣人員協助政策落實,政策無法成功,農委會希望以此獎凸顯農業推廣的貢獻,以此向第一線推廣人員致謝。

為中秋做準備!花蓮與頂級超市攜手推「榛蔚廚房嚴選食材」

花蓮為全臺有機耕種面積最大的縣市,再加上中秋檔期將至,花蓮縣府今宣布與頂級超市業者合作,集結縣內農場與業者,於全臺7家city’super超市展售花蓮有機食材與農產,花蓮縣縣長徐榛蔚也趁此機會,北上推銷花蓮的優質農產與伴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