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0 文章

讓殺戮獵場成為永續海田 廢棄漁具的積極管理/胡介申、顏寧

2020年9月22日黑潮文教基金會與澄洋環境顧問發表臺灣第一本「東海岸廢棄漁具圖鑑」,首次連結「漁具」與「海廢」這兩個在陸地上距離遙遠、在海中卻關係緊密的議題。我們在記者會上強烈感受到各方對這個議題關注,但各方利害關係人可以怎麼攜手合作呢?未來如何透過更好的管理,以減少對海洋的傷害?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

黃金果富含鐵質,相當適合婦女,也能養顏美容。

黃金果產季到!富含果膠 堪稱水果界營養之后

您有聽過黃金果嗎?這外皮黃澄澄,體型圓滾滾,外表相當討喜的水果,在花蓮萬榮鄉可是明日之星。黃金果原生於熱帶南美亞馬遜河一帶,又稱黃晶果、黃星蘋果或加蜜蛋黃果。它的營養成分可說是水果界的營養之后,也屬於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也令萬榮鄉農民興起種植風潮。

喝一杯農村釀的酒! 12家臺灣農村酒莊 釀出精彩在地旬味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19日在臺北誠品信義店舉辦「醇萃‧臺灣農村酒莊精釀」專刊發表會,藉由專業品酒師踏訪經農糧署評鑑通過的12家優質農村酒莊,了解各酒莊釀酒師如何運用臺灣在地農糧原料,釀出絕美滋味,讓世界看見臺灣軟實力。

【農為國本–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紀念專輯】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7月30日晚間辭世,以「農業人」銘記的他,懷抱對臺灣土地的關懷,在農業轉型關鍵時刻,致力突破困境,奠定臺灣農業與農村發展基礎。他的一生,是一部臺灣近代史的縮影,農業面向的他,同樣的精采。

植物會痛、也有記憶!科學研究揭開 植物複雜的反應行為

植物有沒有感覺?會不會產生感情?有沒有記憶?這些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很感興趣的問題。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為揭開植物的奧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驗。

韓國農業界興起「不接觸」風潮 農民搶當YouTuber推銷農產品

韓國原來的外食文化因應疫情也逐漸被在家用餐取代,家庭烹飪文化隨之興起,拜科技發達所賜,現在隨時可以透過手機、電腦觀看烹飪影片,學習相關料理技術。過去民眾多至傳統市場、超市採購新鮮食材,現因疫情影響,且韓國農民掀起直播熱潮的關係,「在線農民」成為目前民眾青睞的方式之一。

世界之巔下的漁業研究站 初窺尼泊爾漁業

博卡拉谷地約在尼泊爾的中心,有三個主要淡水湖泊:費娃湖、貝格納斯湖和魯帕湖。費娃湖是一個群山環繞的單循環湖(monomictic lake),集水區諸多溪流承接了尼泊爾最多的降雨注入湖中,在唯一溢流口設有水力發電廠與灌溉設施。費娃湖中約有1,700艘木造小船與筏,主供觀光遊湖使用。

【尋味有機】食農尋根之旅 領略在地風土之美

多數在現代社會成長的孩子們,從未腳踏實地踩踏在田埂上,更別說養鴨餵鵝、割稻插秧,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每日埋首書桌,學習書本知識,和土地的距離越來越遠,好像已遺忘大地之母的智慧與溫暖。倘若多親近土地,了解土地、食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你會發現,農業不只是糧食生產,也是延續生態環境、農藝文化的實踐。

記一段與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農業奇緣(上篇)/丁文郁

政治領域的李前總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擁有農經博士學位,且一直以「農業人」自居的李前總統,在農業領域的作為與貢獻相對上則較為陌生。談到農業,筆者雖然是就讀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一路由大學部直到博士的農學科班生,但因生也晚無緣親炙於任教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時的李登輝教授。但 2002年9月10日在因緣際會下有幸與李前總統結識,又蒙李前總統之知遇,從此就農業領域與他有了綿密互動,所以得以近距離觀察與體會李前總統對臺灣農業的真愛與對農民的疼心,尤其是對農漁會沒有任何附帶條件的包容與支持。

記一段與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農業奇緣(中篇)/丁文郁

在卸任總統後,仍心念農業金融法制定的李前總統,在各種場合演講、發表文章敦促進度,源於任職農復會期間,就已建構的「獨立於一般金融之外的農業金融體系」的想法,足見先生立意在臺灣農業有一番作為的信念。此篇,作者除了敘述農業金融法制定的理念與過程,更詳述台灣農漁業最黑暗的篇章,亦即在 2001 至 2002 年間,36 家調整後淨值為負數的農漁會信用部強制讓與銀行承受事件,引發「1123 與農共生」大遊行之後,如何堅持理念制定農業金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