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87 頁
小水力發電優勢多 有望成為第三個再生能源
臺南市崑山科技大學登場的第三屆小水力產業發展論壇,26日上午舉行盛大開幕活動,邀集全國產、官、學、研各界共同發聲、尋找對策,幫助臺灣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活路。臺南市市長黃偉哲今出席論壇表示,臺南是全臺水庫最多的城市,更需要小水力發電,可避免對環境造成衝擊,也是能源的解決方案之一,盼透過論壇擷取專業見解,讓第一線獲得最佳的實作資訊。
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以色列的新農業發展經驗與臺灣的發展契機
以色列的領土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大約是臺灣的61%;其中有一半的面積更是沙漠土地,可耕地僅約0.44萬平方公里,只有臺灣的一半左右。不過在2019年,以色列的農產品出口值 (包含農作物、蔬果、花卉、畜產;不含水產、加工食品) 已突破20億美元,約為臺灣的3倍左右。究竟在農地不足、水源有限、先天環境不佳的狀況下,以色列是如何創造這樣的農業奇蹟?
讓殺戮獵場成為永續海田 廢棄漁具的積極管理/胡介申、顏寧
2020年9月22日黑潮文教基金會與澄洋環境顧問發表臺灣第一本「東海岸廢棄漁具圖鑑」,首次連結「漁具」與「海廢」這兩個在陸地上距離遙遠、在海中卻關係緊密的議題。我們在記者會上強烈感受到各方對這個議題關注,但各方利害關係人可以怎麼攜手合作呢?未來如何透過更好的管理,以減少對海洋的傷害?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
黃金果產季到!富含果膠 堪稱水果界營養之后
您有聽過黃金果嗎?這外皮黃澄澄,體型圓滾滾,外表相當討喜的水果,在花蓮萬榮鄉可是明日之星。黃金果原生於熱帶南美亞馬遜河一帶,又稱黃晶果、黃星蘋果或加蜜蛋黃果。它的營養成分可說是水果界的營養之后,也屬於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也令萬榮鄉農民興起種植風潮。
喝一杯農村釀的酒! 12家臺灣農村酒莊 釀出精彩在地旬味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19日在臺北誠品信義店舉辦「醇萃‧臺灣農村酒莊精釀」專刊發表會,藉由專業品酒師踏訪經農糧署評鑑通過的12家優質農村酒莊,了解各酒莊釀酒師如何運用臺灣在地農糧原料,釀出絕美滋味,讓世界看見臺灣軟實力。
【農為國本–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紀念專輯】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7月30日晚間辭世,以「農業人」銘記的他,懷抱對臺灣土地的關懷,在農業轉型關鍵時刻,致力突破困境,奠定臺灣農業與農村發展基礎。他的一生,是一部臺灣近代史的縮影,農業面向的他,同樣的精采。
植物會痛、也有記憶!科學研究揭開 植物複雜的反應行為
植物有沒有感覺?會不會產生感情?有沒有記憶?這些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很感興趣的問題。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為揭開植物的奧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驗。
韓國農業界興起「不接觸」風潮 農民搶當YouTuber推銷農產品
韓國原來的外食文化因應疫情也逐漸被在家用餐取代,家庭烹飪文化隨之興起,拜科技發達所賜,現在隨時可以透過手機、電腦觀看烹飪影片,學習相關料理技術。過去民眾多至傳統市場、超市採購新鮮食材,現因疫情影響,且韓國農民掀起直播熱潮的關係,「在線農民」成為目前民眾青睞的方式之一。
世界之巔下的漁業研究站 初窺尼泊爾漁業
博卡拉谷地約在尼泊爾的中心,有三個主要淡水湖泊:費娃湖、貝格納斯湖和魯帕湖。費娃湖是一個群山環繞的單循環湖(monomictic lake),集水區諸多溪流承接了尼泊爾最多的降雨注入湖中,在唯一溢流口設有水力發電廠與灌溉設施。費娃湖中約有1,700艘木造小船與筏,主供觀光遊湖使用。
【尋味有機】食農尋根之旅 領略在地風土之美
多數在現代社會成長的孩子們,從未腳踏實地踩踏在田埂上,更別說養鴨餵鵝、割稻插秧,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每日埋首書桌,學習書本知識,和土地的距離越來越遠,好像已遺忘大地之母的智慧與溫暖。倘若多親近土地,了解土地、食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你會發現,農業不只是糧食生產,也是延續生態環境、農藝文化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