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3962 文章

豬糞變綠電,六個關鍵問題

為了解決豬糞廢水環境污染,政府蘿蔔與棍棒齊下,環保署明年將開徵畜牧廢水污水費,農委會則用低利貸款、補助,輔導養豬場設置豬糞沼氣發電

國產大豆復興挑戰多,消費市場與產銷體系待建立

農委會農糧署近年推廣國產大豆復興及其製品,農糧署署長陳建斌更期許4年內耕作面積達到20,000公頃,但目前面臨的挑戰重重

100%臺灣產豆奶上市,期市場帶動本土大豆耕作

國產大豆新鮮、非基改,與水稻輪作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以涵養土壤,還可提升糧食自給率。農委會農糧署看好市場發展潛力,推廣群聚式集團產區以契銷帶動大面積生產

【圖表】認識國產大豆

台灣的國產大豆有許多種類,透過圖表來認識主要的黃豆、黑豆、毛豆與面對進口大豆的挑戰與機會。

【蟲農之路】龜毛的田間水蟲

前些陣子因為連日下雨,讓許多地區的農事無法進行,或農作會因連日雨水而有損失,農民哀哀叫只能祈求上天不要再下了。

全民賞蛾風正夯,蛾類調查志工發掘蛾類的世界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自2013年成立蛾類調查志工(以下簡稱蛾調志工)隊以來,已協助在全臺29個地點蒐集23,835筆資料,包含了1,559種蛾,占目前已知臺灣蛾類約三成五,成果斐然。

【農業新南向系列】深耕印度二十年,農友種苗闖出一片天

土地面積約莫92個台灣大小的印度,信手捻來就有包含Aukur、Bejo、Nunhems (Bayer)、Seminis (Monsanto)等20多家跨國或當地種子公司,競爭相當激烈。

【農業新南向系列】走在技術前端,谷林在東南亞打出臺灣農機新江山

清晨8點不到,車床聲已經從高雄大發工業區一處不起眼的廠房響動起來,可別小看這個廠房,它是目前台灣最大的農業機械業製造公司–谷林科技

新社噶瑪蘭族廚房小旅行 ,遇見山海的和諧共生

位於豐濱鄉台11線旁的新社部落,東邊迎著太平洋的海風,保存了全台最完整的噶瑪蘭族文化,為促進原住民農產業朝六級化發展,將地產地消的概念結合原住民傳統文化

海那邊的193

有一天我去193縣道看到一個日常的景象,那是在清晨六點多的時間,居民們在檳榔攤的門口吃著早點,機車載滿漁貨,準備上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