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392 頁
做出臺灣特色,國外業者指定要純米米粉
有業者抗議含米量不足的米粉改叫炊粉,嚴重影響外銷市場,不過純米米粉在這波事件後,反倒獲得國內外通路矚目,有歐盟廠商特地到臺灣找尋純米米粉
走進部落廚房,來場「原味」小旅行吧!
早上跟著部落媽媽採集野菜,中午和族人一起使用竹器盛裝食物享用美好的一餐,你曾透過廚房深入認識原住民部落嗎?
到此一遊
和家人朋友出門旅行,開始習慣在旅途中替路過的風景拍照留念,這個隨手用底片機紀錄的計劃,不僅拍下身旁旅伴的模樣,也確確實實捕捉到了「旅行」這個動詞的另一種工整樣貌。
乘坐式採茶機,解決茶園缺工
20多年前臺灣農業人口為101萬人,但因社會變遷與工商發展,2016年農業就業人口將降為56萬人。臺灣農業人口逐年減少與老化,缺工問題逐年嚴重。
天堂的神秘果實:木虌果多元應用,展現原民智慧
「木虌果是水果嗎?要怎麼吃呢?」為了推廣原生特色作物木虌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辦理「原生特色作物木虌果多元應用發表會」
貢寮水梯田成為瀕危動植物庇護所,獲國際肯定
去年底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甫落幕的第十三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onference of Party 13),由林務局與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共同以「 紮根在大地 – 社區參與和生物多樣性」為議題所辦理的周邊會議
【尋找新綠金】蒐羅豐產品系,油茶技術服務團全臺走透透
苦茶油因為價格好,被暱稱為「液體黃金」,但許多農民卻看得到吃不到,過去數十年,台灣都將油茶視為造林樹種,粗放管理,不重肥培,個別油茶產量差異懸殊,造成80%產量集中在20%的油茶樹,農民買到苗後,豐不豐產只能各憑運氣。
【尋找新綠金】產業鏈待加強,檳榔轉作油茶挑戰多
農糧署推廣檳榔廢園轉作即將在2017年底到期,本預計在山坡地農牧用地推廣4800公頃轉作,至今卻只有50.2公頃。陽光基金會輔導農民轉作油茶過程發現,許多農民並非不想轉作,而是不知從何著手。
【尋找新綠金】打造臺灣液體黃金,「陽光」與農同行
苦茶油不飽和脂肪酸總量高達90%,被稱為東方的橄欖油,一瓶要價上千元,農委會推動檳榔園廢園轉作,特別將油茶列為重點項目,然而這幾年油茶栽培面積始終在1000公頃上下徘徊。
盤蛋大家談:衛生、防疫、價格,孰輕孰重?
雞蛋使用一次性包材引發盤商反彈,許多專家和業界人士都認為政策方向正確,不過這兩年缺乏對大眾公開說明,只透過產業團體和盤商溝通,比較小型的盤商、末端店家、消費者沒收到資訊,不了解法規內涵,讓立意良善的政策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