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看農業】台灣豬的挑戰:西班牙豬崛起及本土業者的轉型之路

瘦肉精美豬議題最近再度受到國人矚目,不過在這之前,也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台灣豬肉市場近年出現的另一位競爭者──西班牙豬──已經悄悄站穩台灣市場。

自2014年9月開放輸入、打開台灣市場後,西班牙去年成為台灣進口豬肉第二大來源國,達1萬9948公噸(佔整體的24.8%),距離第一名的加拿大僅差851公噸。不過若從進口產值來看,西班牙豬已拿下去年冠軍寶座,達4447.9萬美元(約25.8%)。

 

 

 

 

 

 

 

 

 

 

 

 

 

 

 

 

 

 

 

 

 

 

 

 

 

 

 

 

 

 

 

台灣其實在1990年代前期曾有段輝煌的養豬歲月,例如1995年出口產值高達15.8億美元,也因地利優勢得以稱霸日本進口豬肉市場。不過1997年3月台灣爆發口蹄疫後產業嚴重受挫,出口量大不如前,2005年市場開放後我國也接連面對價格競爭,台灣養豬業逐漸轉為內需型。

 

 

 

 

 

 

 

 

 

 

 

 

 

 

 

 

 

 

 

 

 

 

 

 

 

 

 

 

 

2015年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申請成為「施打口蹄疫疫苗非疫區」,不過去年遭列缺失駁回,我國隨後申請重審。防檢局局長黃㯖昌表示,審查結果今年3、4月間會有答案。若成功後我國可以進行「拔針(不打疫苗)」,再一年無疫情發生,可望申請成非疫區,出口市場露出一線曙光。

不過在重返出口之前,國內養豬業還走在轉型之路上。

 

 

 

 

 

 

 

 

 

 

 

 

 

 

 

 

 

 

 

 

 

 

 

 

 

 

 

 

 

 

 

 

 

 

 

 

 

 

 

 

 

 

 

 

 

 

 

 

 

 

 

 

距當年台灣口蹄疫爆發已近20年,這段期間全球豬肉市場也產生不少變化。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表示,台灣未來若重返出口市場,須提升豬肉競爭力,也不該採硬碰硬的方法。他解釋目前台灣豬價較其他國家為高,須先穩定豬價、降低生產成本,也要找到「市場在哪裡」;走精緻特色豬肉、發展品牌做市場區隔,則是較可行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