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優秀農業人員】吳菁菁 創意農業行銷,實踐農村洄游

自信大方的談吐、活潑爽朗的笑容,舞臺上的她光鮮亮麗,用主持魅力散發「亮菁菁」的光芒;步下舞臺,換回輕便服裝,吳菁菁繼續用滿滿活力面對挑戰。投入公職多年的她,一路走來嘗試多元領域,不變的卻是一顆勇於挑戰的心。

從農家記帳研究、口蹄疫風暴新聞處理、打開米禮盒市場,到大力推動的「大專生洄游農村系列計畫」,吳菁菁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精神,期盼看見問題、解決問題,透過實踐找回人與土地的情感。

無論是莊重的頒獎典禮或熱鬧的活動現場,時常能在臺上看見那活力充沛的身影──吳菁菁。堪稱農委會主持界第一把交椅的她,常被誤認為出身傳播科系,但其實她畢業於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畢業後即投入公職,轉眼間就是20多個寒暑。

民國81年,吳菁菁進入農林廳農業經濟科工作,承辦農家記帳領域業務,在看似枯燥的研究工作中,竟意外探索出另一片天空,「跟農家訪談過程中,我發現,原來我對於『與人接觸』滿有興趣的。」

爾後,吳菁菁轉換跑道,在民國86年進入農林廳秘書室新聞股。然而,時逢臺灣第一次爆發口蹄疫風暴,逼得初來乍到的吳菁菁不得不在最短時間內學會寫新聞稿、處理輿情、和媒體應對,日夜無休。「有人說,要是當初我沒有轉換跑道就不會那麼辛苦。但我覺得,失去就是一種獲得,困難就是一種機會。」化挑戰為成長,吳菁菁的正向態度也為往後職涯奠定良好基礎。

逆境即轉機 把握機會力求表現

歷經精省、改制,農糧署在93年成立,吳菁菁也在公關科堅守崗位,不僅想方設法地幫農委會各單位行銷成果,更擔綱無數典禮主持,活潑的風格也備受好評。然而,一帆風順的主持生涯卻意外掀起波瀾。有次,吳菁菁前往主持的路上接到某位長官來電,通知她再也不用擔任典禮主持了,讓她當場失落大哭。

「我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的內容及風格失去了分寸?」歷經好一段時間的沉澱,吳菁菁重新出發。即使被摘下金牌司儀的光環,她仍不氣餒,為自己找到另一個出口,甚至報名臺北市的國語文競賽社會組演說比賽,並獲得第二名,「就算遇到挫折也絕對不能停下腳步,只有一直往前邁進,機會才會找上門!」

除了等待機會上門,吳菁菁也勇於主動出擊。民國97年,農委會大力推廣經典好米,還推出小包裝設計,然而市場接受度不高,屢屢宣傳仍不見起色。恰巧,當時吳菁菁輾轉得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即將文定,便鼓起勇氣推薦以臺灣本土米禮盒為伴手禮。「那時候真的是機密,所有往來、信件、樣本都要偷偷來,一旦曝光就沒指望了。」雖非業務範圍,她仍花費許多工夫,為的就是提升臺灣好米知名度。而郭台銘夫婦的採用,無疑是為最好的廣告,也成功打開米禮盒市場。

致力農村再生 引動青年洄游力量

吳菁菁期盼專注在農民教育輔導及農村社區事務,於民國98年毅然決然離開待了十多年的農糧署,先後在水土保持局的農村建設組及綜合企劃組任職,推動農村再生工作。「最大的問題是,農村的未來性沒有被看見,所以年輕人不願意踏入。即使想踏入,也缺乏管道。」為了在青年與農村間搭起橋樑,「大專生洄游農村系列計畫」應運而生。

為將年輕活水注入農村,自民國100年辦理第一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系列計畫」起,吳菁菁每年都帶領同仁至少走訪3、40間大專院校舉辦說明會,「要走在第一線與人接觸,實地了解師生需求,讓大家知道公部門是真的有心要做。」

運用社區資源,這些「洄游青年」幫農村挖掘出獨一無二的在地特色,並設計文創商品、美化環境,引起大眾關注。吳菁菁驕傲地說:「去年有一組駐村在臺中仁里社區的『梨里人』,就是用當地盛產的高接梨,農民不要的梨梗改造為獨一無二的『梨梗筆』,那個訂單接都接不完喔!」看見青年揮灑創意,激發更多力量投入農村改造,吳菁菁心中滿是欣慰。

一手規劃、推動「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的吳菁菁,是每年「洄游之夜」成果發表會主持人的不二人選。

既是付出更是成長 感動力洄游四方

吳菁菁提到,學生除了營造農村之外,也關注居民需求。無論是協助採收作物、與當地孩子相處,或是走訪田野尋找在地故事,都讓她感受到農村、居民和學生三方滿滿的成長。「居民們到最後都把他們當自己家人一樣啊,要走的時候大家都哭得淅瀝嘩啦,那個真的是騙不了人的感情。」她回憶。

吳菁菁回想,曾經有位學生原本不愛讀書,還時常蹺課鬧事,但因為參加「大專生洄游農村系列計畫」而發現自己的優點,也決心改變農村困境。他不僅考上國立大學研究所,更以農村發展作為畢業之後的工作。「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大約有二到三成的『洄游青年』畢業後選擇從事農業、觀光、文創產業,這種長期的『洄游』正是我們期待的。」她說。

她也提到,還有位學生原本和父親關係不好,但參與洄游計畫時,某次颱風天他和同學們一起協助農民搶收作物,剛好被新聞台拍下。「本來父子兩人都不說話,但當他拿上新聞的影片給在住院的爸爸看,爸爸就轉過身哭了,因為他發現孩子真的長大了,知道以前感受不到的情感回來了。」

吳菁菁認為,這個計畫不只帶起青年和農村的連結,更找回人跟人之間無私的感情,也讓這份溫暖重新「洄游」到家庭與社會。因此,「大專生洄游農村系列計畫」所強調的在地實踐、在地觀察、解決問題、創造就業,在104年獲得美國華頓商學院舉辦的「全球教育創新獎」亞洲區銅牌的肯定。

勇於挑戰自我 掌握世界脈動

回首20多年的公職生涯,吳菁菁不曾停下腳步,而是把握每分每秒充實自己。她十分感謝一路上給予她機會的長官,以及並肩作戰的同事們,「我真的很幸運,這條路上充滿貴人和機會,讓我可以勇敢踏出舒適圈。」

現任行政院參議的吳菁菁,期盼未來能在行政院學習政策的研擬與執行,並提升國際視野,「國際觀是必備的,需要走出去發現世界脈動,也讓世界看見台灣。」她也期許自己未來能夠邁開步伐,看到不一樣的視野,同時思考如何將農業與其他領域的資源結合。正如吳菁菁所說:「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因為每一件事都是大事!」

吳菁菁(左1)期盼年輕一輩能與農業接軌,不僅達到翻轉教育的效果,更同時提升農村競爭力。

大專生洄游農村系列計畫

「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為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主辦之計畫,以全國大專院校教師及學生為主體,透過組隊報名參加,並選擇一個農村社區,提出協助農村公共事務的「駐村計畫書」,闡述如何在駐村期間運用專長及創意落實計畫構想,促進農村社區發展。

「大專生洄游農村系列計畫」由「農Stay」、「農村競賽」及「農村二次方行動計畫」集合而成。「農Stay」以共識營帶領青年進入農村,模擬初入社區可能面臨的困難,並提供解決方式與資源;「農村競賽」則由學生實地進駐社區,每年固定舉辦「洄游之夜」,呈現靜態作品與動態成果展;「農村二次方行動計畫」則提供資源,鼓勵以往參加過洄游計畫的學子,以更成熟且創新的做法回饋農村。(文/丁宛臻 · 攝影/許鈺屏,相關報導請詳見《豐年雜誌》2017年01 · 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