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380 頁
農藥萬惡?如何合理檢視農藥管理?
衛福部食藥署15日正式公告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請詳見行政院公報),外界質疑農藥達滅芬(Dimethomorph)在半結球與不結球萵苣的殘留標準從原本的6ppm,放寬到10ppm,不顧國人健康。不過許多專家和第一線農民有不同看法,若某種農藥成分的毒性評估後有所調整,農藥殘留容許量本就可跟著變動,國內農藥標準應與國際接軌,不要造成農民栽培和貿易上的限制。
驚!石虎去年500隻,現在僅剩300隻?來聽專家怎麼說!
沒有人敢斷言台灣還剩下多少石虎。由於台灣石虎族群密度低、活動範圍大、捕捉困難、又不易追蹤。
【產地餐桌 部落廚房】展現太魯閣族文化與風味的達基力部落屋餐廳
太魯閣國家公園聞名遐邇的峽谷,是由立霧溪經年累月穿鑿而成,在日治時期,由於出產玫瑰石、大理石,因此日本人稱立霧溪一帶為「達基立」,意思是石頭很多、很堅固的地方。彭秀蘭、郭文貴夫妻倆共同經營的達基力文化部落屋取其音,並把「立」改為「力」,希望力一字能代表原住民的力量之美以及堅忍不拔的精神。
來自各路英雌與好漢,農業師傅鼎力開跑!
25歲的覺姓學員,才從國立大學法律系畢業不久,沒有從事法律工作,反而對從事農業有所憧憬。他掌握了一項契機,通過農業委員會農業技術服務團培訓農業技術師傅的甄選,他高度期待在所學的法律專業領域外,還能在農業開創出一片新天空。
你吃的是「奶油」還是「人造奶油」?標示新法7月上路
日前遠東油脂公司爆發食安風波,涉用過期原料及成品再製成人造奶油「乳瑪琳」,引發社會關注。然而「奶油」、「人造奶油」究竟有何差別?董氏基金會根據今年7月將上路的標示新法,帶領民眾一次搞懂。
春訪烏來杜鵑 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新北市擁有精彩豐饒的自然生態與農村旅遊資源,為此農業局特別規劃「新北賞花農遊趣」系列活動,於19日在石碇淡蘭古道與民眾一同欣賞烏來杜鵑,及近距離觀察周邊環境的豐富生態,透過農業局的生態保育志工進行導覽解說,讓民眾體驗知性與感性兼備的春季輕旅行。
日本市場的毛豆經典賽,保持領先的臺灣隊要拚市占率過半
日本東京食品展才剛結束,臺灣毛豆受到矚目。臺灣毛豆被稱之為「綠金」,是臺灣外銷金額最高的農產品,主要進攻日本市場。臺灣毛豆雖然價格貴,但品質高深受日本市場喜愛,因此在日本幾乎每兩包毛豆,就有一包來自台灣。不過台灣官方與業者並不以此自滿,今年農委會農糧署希望毛豆外銷日本的市占率能夠突破50%,外銷量達到4萬公噸,目標外銷產值達到8000萬美元。
暖冬鳳梨上市 選果有訣竅
鳳梨每年盛產期為3~7月,由屏東開始一路往北至南投,此時期氣候溫暖且陽光充足,鳳梨特別香甜多汁,鳳梨品種中以臺農17號(金鑽鳳梨) 最受消費者喜愛,約佔總栽培面積的8成以上。此外還有肉細香甜的臺農16號(甜蜜蜜鳳梨)、味甜香濃的臺農19號(蜜寶鳳梨)、雪白細嫩的臺農20號(牛奶鳳梨)及其他品種鮮食鳳梨陸續上市,不同品種都各自有其獨特的口感和風味。
最能代表臺灣特色的水果?南部高職農校學生:芒果!
行政院農委會與八個縣市首長本月一同參加日本東京食品展,聯合行銷臺灣豐富且優質的農特產品。臺灣水果馳名國際,究竟哪種水果最能代表台灣特色,一直是許多人好奇討論的話題。
【飽讀好書】生產重新在地化:都市農業的探險
在底特律,我們必須會面的人是泰柏費拉.菈許丹,我們長久以來稱她作泰柏,而她的朋友更只喚她作T。她在拉法葉路上的一個小花園「拉法葉綠地」與我們碰面。泰柏是「底特律綠化」協會的都市農業專案負責人。當她一開始加入這個協會時,當然是想要學習如何種植蔬果,但她尤其隱約地察覺到一種重建社區的好辦法。這兒的居民通常比較貧窮,有83%是非裔美國人,而她的辦法可以讓這些居民重拾信心,以自己的雙手生產作物,並且對重建這座城市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