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大家可以怎麼做?

鑑於從其他計畫「挖東牆,補西牆」,以支應野生物保育經費並非長久之計,究竟該怎麼做,能為現行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減輕負擔?

一、加強宣導民眾動物保育觀念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不隨意獵捕、走私、釋放動物」、「不要餵食野生動物」等是常聽見的宣導口號,也是從源頭落實管理的關鍵。

「不適當的釋放動物不僅傷害動物本身,也可能傷害環境,」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夏榮生說,林務局近年推廣有智慧的生態放生,例如宗教界的福智團體與特生中心合作,野生動物經救傷治癒後,需要野放回棲地,剛好宗教團體也有護生需求,可取代早期不適當的放生行為。

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前組長、現為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所長管立豪也提到,福智團體除了與特生中心合作護生野放,也幫助收容,例如近年食蛇龜遭盜伐案猖獗,各收容中心沒有多餘的空間,他們便贊助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建置收容所,「這是慢慢的轉變,由民間來協助政府。」

二、持續爭取預算,增加配置專職員額

管立豪說,林務局的業務包山包海,尤其像現今盜伐、濫墾、山林回歸等議題受到重視,政府當然會考量,將經費優先著重在比較嚴重的問題上,相對的野生動物就比較弱勢,分配到的資源較少。

「我知道每個收容中心經費都很不足,業務繁雜,經費愈來愈少,同仁做得很辛苦又挨罵,有時連保育團體都不諒解,這是我們最痛苦的地方。」管立豪希望政府多重視保育工作,增加經費,讓更多有志從事野生物保育的人加入。

面對野生物保育預算逐年縮水,夏榮生表示:「我們持續都有向中央政府(按:行政院主計總處)爭取編列經費,因為所有的生命體在世界上都是平等的,如果有機會生存,我們都會盡我們的力量。」

三、民間自發挹注資源

除了向中央爭取編列經費之外,林務局也希望民間如果有餘力能提供各式協助。夏榮生說,不管是宗教界的伙伴、企業界、NGO團體或個人,只要有餘力,都歡迎伸出援手,例如企業提出認養,或捐助經費與資源給收容救傷體系。

四、提升待遇與環境品質,育才留才

野生動物收容、救傷所牽涉的面向甚廣,舉凡野生動物疾病、醫學、各種動物的照養技術、收容環境及國際交流等,都包含在內。

一位長期投入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人士指出,培育專業照養與救傷野生動物的人才是關鍵。因救援野生動物時,可能需忍受動物的糞尿、味道與血水,還需面臨傷隻存活率、來來去去等問題,加上現今全國缺乏大型動物的獸醫師,也會影響野生動物醫療的品質,如能提升待遇和環境品質,才有辦法育才和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