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立法院針對《野生動物保育法》是否要處理個人隨機放生的動物引發爭論,卻也凸顯當前野生動物收容資源與人力不足的窘境。
目前全臺6個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總共需收容照養7,741隻不同種類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專職人員卻只有10位,而且預算還逐年遞減,亟需大家重視。農傳媒整理與分析野保收容體系現況,希望喚起大眾的關注,也為辛苦的工作人員加油打氣。
林務局委託,全臺6處設置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
《野保法》在民國78年公布實施後,自民國79年起,農委會逐步設置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除了救傷野生動物,也收容照養不適於野放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農委會林務局在民國93年承接全國自然保育業務後,以計畫形式委託6個單位設置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
這6個單位並非什麼動物都收,也不是民眾通報就由收容中心直接處理。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夏榮生強調,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有它的目標與功能,與通報體系不同,「絕對不可能像前陣子討論的,任何動物都要收到那兒,會負荷不了。」
6個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的業務眾多,包含收容各縣市政府、檢調單位、邊境或關口查緝和法院依法判決沒收的保育類野生動物,還有讓被沒入的野生動物在等候法院判決或送回原生地時,能暫時獲得照養,並建立野生動物救傷機制。
通報體系則是民眾在野外發現需救傷的野生動物,拍照和致電當地縣市政府,由他們派人到指定地點初步查看和判別,以做後續適當處理。各縣市政府有救傷及收容一般類野生動物的承辦單位,也收容照養較容易的珍貴稀有或保育類野生動物,如果後續照養及救傷需由6處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接手,才會進一步請收容中心協助。
夏榮生指出,這2年來,收容中心收容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以查緝走私占最大宗,增加最多的動物是食蛇龜,因近年中國盛傳養龜是福分,甚至有人吃龜進補,不肖人士會獵捕大批食蛇龜送往中國,海巡署與檢調單位查緝到的數量較多。
近年獵捕和走私食蛇龜案件猖獗,增加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負擔。(圖片提供/臺北市立動物園)
中央分配野保經費逐年遞減,收容中心專職人力不足
即使各縣市政府收容承辦單位與6個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分工,整體卻面臨經費逐年縮減、人力不足的情形。
攤開中央政府總預算,民國106年度林務局在「野生物保育」計畫中分配到6千多萬元,與11年前相較,民國95年預算為2億8千萬元,整整少了2億多元。
而且這筆預算並非只供6處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營運,還包括地方政府辦理野生動物違法案件查緝、救傷、收容、教育宣導、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鑑識,瀕危野生物調查、研究、復育及登註記管理、老樹棲地維護,以及輸出、輸入等工作。
曾在林務局從事野生物保育相關業務15年,保育組前組長、現為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所長管立豪指出,中央政府每年撥給保育工作的經費按比例遞減,但農委會本身經費裡的固定支出如農保、老農津貼也不能減少,剩下的錢才撥給林務局。中央政府如果不再給農委會多一點經費,相對業務費會一直受限,林務局只能用其他預算支援野保。
因經費捉襟見肘,使得6處的人力與資源也呈吃緊狀態,林務局計畫所能聘請的專職人員數量有限,常需仰賴約聘人員及臨時工協助。
從林務局提供的民國105年收容、救傷統計數據來看,每個收容中心大約只能聘請1到4位專職人員,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和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甚至沒有專職人員,幾乎都靠獸醫師或其他臨時工支援。
在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及救傷數字方面,個位數的專職人員常需面對千隻需收容和救傷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以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為例,收容中心沒有專職人員,卻需收容照養1,414隻動物及救傷509隻動物;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依林務局的計畫,可聘請2位專職人員,收容的動物卻達3,279隻和救傷596隻。
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的情況則較特殊,根據林務局民國102到105年統計,收容的動物隻數都是0。林務局表示,成大的收容中心以鯨豚類救傷居多,鯨豚可能因環境和體積龐大而不適合收容,因此數字呈現以救傷為主,等到治癒後就野放回棲地。
農傳媒訪問其中4處的工作人員,請他們談談目前各收容中心及急救站所面臨的狀況。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