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4 頁
豬隻死亡保險強制投保及保險費補助辦法簡介
隨農業保險法於110年1月1日施行上路,又為加強防範非洲豬瘟疫情傳播,訂定發布豬隻死亡保險強制投保及保險費補助辦法自同年5月施行,透過法規制定、保險制度調整及提高保費補助,推動豬隻死亡保險全面納保,為我國第一個全面投保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迄今覆蓋率已達百分之百,有效引導農民妥適處理斃死豬隻,普獲各地養豬農民支持。
從豬隻死亡保險看政策性強制投保之效益
豬隻死亡保險、豬隻運輸死亡保險及乳牛死亡保險三種家畜保險,是我國農業保險開辦最久的險種,開辦目的是為了安定農民收入、穩定農村社會、促進農業資源之充分利用,並兼顧國人食肉衛生安全。就開辦的效果而言,豬隻死亡保險的投保方式,不同於豬隻運輸死亡保險及乳牛死亡保險的自願投保,是否能有效達到開辦的政策目的,值得加以探討。
國內首次於旅客攜帶中國豬肉製品 檢出新型非洲豬瘟病毒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今(18)日發布首度於中國入境旅客攜入豬肉製品中,檢出兩種不同基因型之非洲豬瘟病毒。一種為中國自107年起流行至今之傳統第2基因型非洲豬瘟病毒株,另一種為新基因重組型非洲豬瘟病毒。此重組病毒目前於中國引發嚴重疫情。
共病時代》野生動物會「過胖」嗎?要怎麼讓人類在內的動物變瘦?
人類不是地球上唯一會發胖的動物!而且會發胖的動物不只是那些典型的肥仔,像是身型臃腫的河馬與海象,就連鳥、爬蟲動物、魚,甚至昆蟲都會定期增胖與減重。牠們這麼做的時候並沒有另外訂購服飾,也沒有運用打針、吃藥、進行心理治療或動手術以投入瘦身聖戰,動物世界的增胖有太多人類可以借鏡的地方。
【農的N次方】臺灣農村發展的N種可能
從歷史脈絡來說,臺灣農業與農村發展課題,以及農民的主體性建構,是在一次次面對國內外局勢變動的過程中,經由抵抗與調適的雙重策略,不斷回應持續而來的挑戰。未來如何讓有心扎根於農村生活的跨世代居民共同合作,建構吸引人的農村環境和生活品質,都仍有待我們發揮智慧,一起探索農村未來的N種可能性。
【農的N次方】臺灣農村再生政策 翻轉農業強心劑
隨著1970年代後農工結構變化和城鄉轉型的發展歷程,農村逐漸被都市吸走了大部分的發展能力,農業與農村開始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農村再生必須關注培力農村居民的共同行動,協助農村居民掌握社區的關鍵問題和發展潛力,從產業提升、文化傳承與創新、生活環境改善等方式,提振居民應對挑戰的能力,推展農村的再生發展。
【農的N次方】新時代來臨 農村新挑戰才開始
農村所面對的挑戰未曾止歇。對農地、農業與農村資源的大量汲取,累積為人口與資本的持續流失,造成農村的持續高齡化、少子化。與此同時,農村的廣闊田野也成為氣候調適和發展再生能源的重要資產。
如何在農村創業、就業?60個QA看見青年在農村實現永續理想
隨著年輕世代價值追求與人生觀的轉變,有愈來愈多人選擇在農村生活,如何找到對的資源在農村創業或就業?青年如何融入農村生活?如何重拾文化與在地記憶?《靑村永駐60問—你的理想人生》一書爬梳整理了60個提問、紀錄58位農村青年的親身經驗與教戰守則,成為有心擁抱臺灣農村生活的最佳典範。
氣候穩定地區的受災風險反而較大?來自印度農村的田野經濟學
每到颱風天或寒流來襲,農作物損害的新聞常攻佔各大版面。在極端氣候影響下,農民需承擔的受災風險加劇!我們常羨慕氣候條件相對穩定的地區,但該處的受災風險真的比較小嗎?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經濟研究所莊雅婷助研究員,以世界糧食出口大國印度作為研究田野,剖析降雨量的變化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農民的生計影響。
多樣性是世界最高!臺灣森林無所不在的野生釀酒酵母菌
釀酒酵母除了人類常用菌株(strain)是來自原有已知的幾個馴化譜系(domesticated lineage)之外,其實還有非常多野生譜系不為人知。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蔡怡陞副研究員,他與研究團隊尋覓臺灣野生的釀酒酵母,意外發現臺灣島的面積雖然相比之下較小,野生釀酒酵母的遺傳多樣性卻是世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