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科技農企業淨零共識工作坊:剩餘資材能資源化、農漁村能源自主

農業部112年「科技農企業淨零共識工作坊」由中衛中心委託辦理。農業部農業科技司李紅曦司長、資源永續利用司王怡絜科長出席參與。(圖片來源/中衛中心)

農業部112年「科技農企業淨零共識工作坊」由中衛中心委託辦理。農業部農業科技司李紅曦司長、資源永續利用司王怡絜科長出席參與。(圖片來源/中衛中心)

文/中衛發展中心

為落實臺灣農業永續精神及國際淨零趨勢,農業部舉辦2023年科技農企業淨零共識工作坊,以「綠經濟、碳趨勢」為主軸,規劃「農業剩餘資材能資源化」與「建構能源自主農漁村」兩大主題,透過國外案例分享及農、漁、牧業產官學代表交流研討,期望為臺灣農業找出新的發展模式,為農業永續帶來新的里程碑。

家庭有機廢棄物及動物糞便,常作為農作物的主要營養來源,不過部分廢棄物常因水分含量太高,且易腐敗,造成環境汙染,執行單位中衛發展中心在第一項主題「農業剩餘資材能資源化」特別舉出澳洲「農廢棄物回收再製生物緩釋肥料」、日本「漁具塑膠循環體系」及德國「沼渣沼液加值再利用」等案例,讓學者們進行討論。

舉例來說,澳洲生物肥料公司開發的碳基緩釋肥料不僅提供植物以可利用的形式進行吸收,同時也能幫助土壤固碳,減少化學肥料使用及維持土壤健康,而家禽糞便、垃圾這些含病原菌或無機鹽類等廢棄物,則透過焙燒方式,在350度無氧或低氧的環境下,分離成固體及液體,再分別製成高分析液體肥料及顆粒狀的有機物、碳基緩釋肥料;德國示範工廠「BENAS」則為了減少沼渣的氨含量,投資了新型氮分離器,在未使用化學物質下,就能從沼渣中分離出有機纖維,並同時製作成可生物降解的花盆與覆蓋墊,除了創造更高的循環價值,也能應用於有機農業。

漁業桌成員,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永續漁業發展研究中心侯清賢主任,上台分享第一主題「農業剩餘資材能資源化」該桌討論之商業模式九宮格。

漁業桌成員,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永續漁業發展研究中心侯清賢主任,上臺分享第一主題「農業剩餘資材能資源化」該桌討論之商業模式九宮格。(圖片來源/中衛中心)

第二項主題「建構能源自主農漁村」探討日本「三能聯合發電系統、稻穀灰循環產熱」、越南及日本合作研發「養殖魚塭汙泥回收發電系統」、中國山西「農牧廢棄物能源化」的案例。有別於臺灣養殖魚塭處理汙泥大多靠挖土機清除,日本及越南的養殖蝦場透過產學合作,將汙泥及生物質廢物供應到甲烷發酵罐,產生沼氣,如此一來就能將生物質廢物輕鬆轉化為電力,供應SOFC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系統使用,為養殖場供應充足的電源。

另外,排出的消化液能與稻穀混合乾燥,經碳化後製成土壤改良劑及肥料,有利農作物生長;為了解決中國山西空汙及無煤取暖的問題,伊通公司與天津大學、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等學術單位一同開發「一站式廢物管理和處理」技術,每月可消耗6千公噸的稻稈、6千公噸的動物糞便及1萬公噸的人類糞便,每年更可消耗4萬人的生活垃圾量,達到農業永續的精神。

農業桌由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系統工程學系潘述元副教授擔任桌長,引導成員發言與討論並完成商業模式九宮格。 (圖片來源:中衛中心)

農業桌由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系統工程學系潘述元副教授擔任桌長,引導成員發言與討論並完成商業模式九宮格。(圖片來源/中衛中心)

針對各項農業永續發展議題,30多位產、官、學專家學者熱烈討論,並透過商業模式九宮格圖提出價值主張、所需關鍵資源及活動,農業部也邀請農試所、水試所及畜牧司來到現場給予反饋及建議。臺灣大學農藝系教授盧虎生指出透過工作坊的交流,讓專家學者們「Rethinking」、「Redesign」能幫助臺灣農、漁、牧產業從既有生產方式中,將副產品循環再利用,提升產品競爭力,也能幫助農企業未來在政府補助之外,積極建立夥伴關係,共同分擔成本,讓農業在實踐永續的過程也能兼顧產業效益,達兩全其美的願景。

另外,學者們都指出,臺灣農業淨零推動不能僅仰賴單一產業鏈,還需要有跨領域產業及技術合作才能達到商轉營運目標,此外示範案場塑造也需導入成本效益估算,以作為未來淨零推動重要的參考依據。而從日本及越南「養殖漁塭污泥回收發電應用」的例子來看,農漁牧結合ESG永續價值將有助於品牌行銷的力度。

綜合討論請成員提問,並邀請各桌長: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潘述元副教授、動物科學系蘇忠楨教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董正釱教授與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盧虎生教授一同交流互動。(圖片來源/中衛中心)

綜合討論請成員提問,並邀請各桌長: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潘述元副教授、動物科學系蘇忠楨教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董正釱教授與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盧虎生教授一同交流互動。(圖片來源/中衛中心)

科技農企業網站:https://www.agribiz.tw/commend.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