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9 頁
【餐桌上的產地】莓 the Force Be with You!
草莓採收期將至,傅國峯特別帶我們走一趟大湖農會南湖分部的集貨場,介紹基本集貨過程。
下午大約四點左右,農民會陸續送來鮮果,檢查後簽收、輸出一式六聯的單據,將跟隨當日的草莓通過層層關卡,直達臺北的大型果菜市場。「採收高峰期時,這裡每天都要堆滿六、七個棧板的草莓,簡直跟山一樣。」
【餐桌上的產地】ㄎㄚ大粒草莓園:帶點幽默勇於嘗新,才更顯滋味
採訪開始不久,袁婧清的電話響起,有人希望預約採草莓,她幽默回應:「你慢一點,不要那麼急,十二月中旬再來,要來之前跟我說,天氣冷一些草莓才會甜,跟你一樣甜♥」截至十一月底,她已經接過七十幾通想採草莓的詢問電話和訊息,熟門熟路的老顧客知道「ㄎㄚ大粒草莓園」是友善環境且草莓品質好,每年都催她快點開放草莓園。
【餐桌上的產地】大崙頭草莓園:復興務農的十項全能家庭
跟「老臺北」的友人們談起,將前往內湖區的白石湖採訪草莓園,得到一臉驚訝的回應:「臺北產草莓?」其實,臺灣最初開始種草莓,約一九三○年代由日本人引進,就是於臺北陽明山區試種,儘管沒有成功,草莓卻輾轉於苗栗大湖大放異彩,茂盛綿延。而白石湖種植草莓的契機,則是一九八三年起,內湖區農會輔導在地農家轉型,成立草莓產銷班。
【食趣聞】種草莓?跟著專家學密技
「台一生態休閒農場」內滿眼高聳林木,落羽松、楓樹……美得不可思議,不僅自然生態極其豐富,更設有雨林館、螢火蟲復育、甲蟲標本區等,身在其中,浮上心頭的是森林慢活之感。園內另有以西洋神話概念設計、獨一無二的花神廟,其中充滿各種花草的用心布置,使人如入天仙之境。
護國神犬守衛第一線,邊境檢疫把關金門小三通
地緣關係使然,僅一水之隔的臺灣金門縣與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兩地居民有許多宗親連結,兩岸間彼此也多有往來互動。因應在地居民需求,民國九十年(西元二○○一年),政府開放「試辦金門馬祖澎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俗稱小三通)政策,經由金門港務局下的「水頭港區」,兩岸居民建立通航往來的管道。COVID-19期間,因疫病風險管理,小三通一度暫停。疫情過後,全球經濟、民生與交通往來逐漸復甦,「小三通」也逐步放寬管制。
【我吃故我在】麻油點點香
應該是從疫情期間開始,為了工作夥伴們吃得更安全,我開始在上課的日子下廚料理午餐,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忙完了的老師們,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菜與湯。其實,更需要自炊的人,可能是我自己。因為便當總是差強人意,而且送來時多半已是冷飯冷菜了,並無幸福感,因此,我只得在上課的空檔裡,為大家也為自己準備午餐。
【百元風味鈔】愛的涕泗橫流:番仔薑麵線
小時候,母親喜歡熬鮮魚湯,加入大量的薑片,可以行氣、暖身。父親也常說,當兵時若行軍淋了雨,部隊必定煮薑湯給士兵暖身,而嗜甜的父親少時最喜歡的夢幻零食之一,即是薑糖。我讀著外國小說,裡面過聖誕節必有薑糖和薑餅人,聽起來就是美妙之至的食物。可惜,我真怕薑。
【不只是吃飯】從菜單說起
不知道你去餐廳用餐時,是否看得懂菜單?相信不少人會覺得這個問題很愚蠢,怎麼可能看不懂菜單? 中文的菜單因為生活習慣,我們都知道什麼是東坡肉、左宗棠雞、避風塘炒蟹等等,就像我們知道太陽餅沒有太陽,老婆餅沒有老婆。但偶爾也會遇到宴席菜單上寫著「大珠小珠落玉盤」這種抽象詩意的菜名,這種時候憑藉著想像力,也能猜到是二種圓形食材的組合,但什麼是大珠?什麼是小珠?
【菜市人生場】冬日青菜使我自打嘴巴──臺北松江市場
這日與朋友相約逛松江市場,素來不買菜的我,照例只帶上相機,見友人備了大小購物袋,頗不以為然:「這趟是要來蒐集照片素材,不會停下來買菜啦。」
下一秒,我轉向她露出懇求的眼神:「妳還有多的袋子嗎?」——我看見擁有完美白黃綠漸層色階的剖半大白菜,只要六十五元。
【菊島喫風土】一口刈包,咀嚼青春的海風
夜晚的臺北街頭,人潮如織,燈火輝煌。萬華的刈包攤子前排著長龍,師傅手法嫻熟,將白軟的刈包皮掀開,抹上花生粉,夾入鹹甜適中的滷肉和爽脆的酸菜。那熱騰騰的香氣撲鼻而來,我咬下一口,滿足感瞬間蔓延至全身。然而,正當這熟悉的滋味帶來愉悅時,一股淡淡的鄉愁,卻如潮水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