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17 文章
為炸好的苦瓜填進餡料。

【南洋庶物學】不是沒苦味,是懂吃苦了

印度媽媽格魯米在九坪的小房子裡,專心地為一顆顆山苦瓜削皮,屋內很快就沁滿瓜果的清香,我第一次發現原來苦瓜是有香味的。

【農食部】一條溪魚的誠意

有次跟著部落農家一起準備料理,似乎有重要人士來訪,聽說備餐的農家父親前晚就帶著家中較大的男孩子沿著溪水補魚。

【時與光】幻花奇想

夏季,熱氣凝結在水泥地久不散,午后降雨,奔騰起一股氣流,直竄腳底。暑氣,總能讓葉菜類、鮮花等等季節限定花草,加速歸於塵土。因而,夏天的花市,以足足能過渡鮮花成乾燥花的款式最受歡迎。

【野雜學】山居照明

山中生活的照明,日光是最需要善加利用的光源,如果建築物能開天窗或是採光窗,多數的白天室內不需要使用人工照明。

【農婦心底話】誰叫我們是:健忘又可愛的人類

2018年夏日,日本靜岡縣木之花家族的稻米收割,我站在稻田前,看家族成員慎重其事地祭禱、舞蹈、歡慶。在歌聲中,女孩們慢慢走下田,以手割稻的形式表達敬重,厚重的雲層不期然打開了,富士山悄悄探出了頭。

【行舟地】達悟載舟地的魔幻時刻:飛魚們還在嗎?

這趟專為划拼板舟而安排的三天兩夜蘭嶼之旅,在第一個下午就達成了願望。飛魚季一過,要乘坐拼板舟是如此輕易,一趟體驗五百元,彷彿在河邊和船家議價擺渡。

placeholder-light

一村一廟一學堂

穿過海尾朝皇宮正殿的繚繞香火,不難發現這座宏偉廟宇,同時也是活力十足的學園。背畫架的阿嬤牽著小孫女一起上粉彩繪畫課。

東竹林牛犁歌陣團練

在廟埕唱歌

這把老廣絃,是東竹林歷代傳下來的樂器,上面安著傳統的螺殼琴馬,和絲仔線。詳細年代不清楚,但絕對超過一甲子以上。

鄉間小路4508廟埕

《鄉間小路》2019年8月號 廟埕biō-tiânn

當活動結束、遊客離去,廟埕與在地居民關係益發親密——天未亮,廟埕已隨早市的問候及叫賣聲甦醒、鄉親喜歡在榕樹下泡茶聊天、晚上則變成陣頭排練場。更有對廟宇文化有熱忱的人在廟埕開書店、創立地方工作室,成為旅人感受廟埕人情味的基地。盛事與日常,使廟埕平凡得特別,作為眾人之地,歡迎你來鬥鬧熱!

日治時期跟釣魚相關的課文

溪流,曾是日常可親的場域

日治時期溪流與人們的距離,比起現代不但更為親近,而且更具與自然生態共生的觀念,不像今日一味採取管制、隔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