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633 文章
蘿蔔絲麵包步驟插畫

【農婦心底話】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去年冬天,小飽臨時興起,用自己種的白玉蘿蔔切蘿蔔絲,簡單醃過,做成蘿蔔絲麵包。因為有多的,我們便於粉專上公布:八個蘿蔔絲麵包,開放交換。

桑葚果醬

把桑椹存在銀行裡,將一年一度的酸甜封存起來

返鄉嘉義義竹創立桑椹銀行的柯宗志回憶,義竹鄉間常見水果──桑椹自然是最便利的自釀原料。為了保留桑椹一年一收、稍縱即逝的當季風味,人們用糖蜜過桑椹,或釀成桑椹酒保存,下工後若想「喝一杯」,就搬出自釀的桑椹酒小酌閒聊。近年來,義竹地區因大量種植桑椹而形成產業,也成為臺灣重要的桑椹產地。

《鄉間小路》激酒kik-tsiú

《鄉間小路》2019年6月號 激酒kik-tsiú

悶熱夏日的沁涼救星,非果香酒精交融的水果酒莫屬。為了年年享受微醺,每到夏季,不論鄉間或城市都蓄勢待發、把握時機,以酒封存果物滋味。有人將經驗與科學融會貫通,理解並優化釀造狀況;有人則視釀酒為日常,從釀造到飲用,甚至將過往的陳年酒入菜都親自參與,在過程中獲得滿足與療癒。

主持祈福儀式的老祭司

【食事旅行家】祭典儀式裡的人情存錢筒

我去銀行換匯時認識了維陽,他兒子才三個月大,我抱在懷裡玩,熱烘烘、軟乎乎像一團肉球。

他說:「小心呀,他不能接觸土地。」

我說:「三個月大本來就不會走路呀,足不點地是當然的。」

維陽說:「寶寶太神聖了,舉行Nyabutan 儀式之前,還不是凡胎俗骨。這儀式比婚禮還重要,很花錢的。」

酸高麗菜

【田野保存食】解決爆倉窘境的酸高麗菜

臺灣地理環境得天獨厚,這話一點都不假。從平地直上海拔2500公尺的高山,只要短短兩個多小時,溫度居然可以比平地低上15℃左右,使得原本只能在冬天才吃得到的高麗菜,夏天也會出現,一年四季都不從餐桌上缺席。

枸杞葉湯

【南洋庶物學】在南洋遇見客家原鄉味

客家是離散的族群,從中原一路遷徙到廣東,開枝散葉到海外落地生根,透過飲食傳承身分認同。油鹹香的調味,是客家人舌尖的集體記憶,提醒著後輩子孫,先人是如何在早年資源不豐的情況下,創造出一道道美味的料理。

潘家欣插畫 三角仔

【魚婦養成筆記】細皮嫩肉三角仔

小時候看的第一部料理漫畫是《將太的壽司》,裡面介紹了許多魚鮮的專業知識,其中一項讓我印象深刻的知識就是:「亮皮魚比較容易腐敗。」(所以我去壽司店都不敢點醋漬竹筴魚)(喔我還記得牡丹蝦的蝦卵是藍色的)(還有要用祈禱的手勢來洗米!)

烤小番茄吐司

【朝食部】烤小番茄吐司

番茄是一種神奇的東西,有大有小,可生吃可熟吃,可當水果也可當蔬菜。當作水果的時候,臺南人會把大番茄切片,蘸著混有砂糖甘草粉和薑泥的甜醬油膏吃,小番茄就是當葡萄一顆顆丟著吃;當作蔬菜要烹煮的時候,大番茄亂刀剁剁可以入鍋燉牛肉,也可以剖半下鍋油煎當英式早餐配菜,而小番茄,可以烤。

滷豬腳

【菜市人生場】十一髦阿姑的滷豬腳

在比利時進修平面設計的朋友,打算進行一項食譜計畫,以漫畫勾勒那道吃著長大的「阿姑滷豬腳」,順便按圖索驥、暖暖自己的旅外家鄉胃。學期中回不了臺灣,遂隔著半個地球,遠端遙控我們尾隨阿姑,踏進俗稱「萬大市場」的臺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記錄阿姑的採買、料理行程。

麵包 雜糧

【農食部】種不出食物的太陽

3月底,屏東縣瑪家鄉舉辦紅藜文化節,是一個推廣原住民雜糧——紅藜麥的系列活動。其中一個有趣的活動是「紅藜下酒菜」創意料理比賽。通常很排斥這類競賽的我們竟然願意參加,最大的原因是我們有話要說,而且是透過料理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