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花蓮
另外,透過草生栽培也能同步達到調節農田害蟲的功能與目的。藉由本次示範的草種規劃,有機農場即可提供益蟲足夠的花粉花蜜,因此在田間害蟲族群增多時,即可發揮調節果園的功能,進一步達到減少施作農藥的成效,同時還能有效管理果園病蟲害,實現果園永續生產的目標。
野菜盤是濃縮地景與季節變換的一種方式,也是採集地圖的最佳註解,背後所隱含的是伊娜們自祖母或母親傳承下來的生活智慧,透過採集人的手學習到隨著大自然變化的生活方式。若是要說,感受大地賦予的珍貴資源,以及這些採集過程的最佳方式是什麼,那就是跟著伊娜在廚房切切洗洗,或是在田邊生起爐灶,一起把野菜盤烹煮成一桌在地家常菜,並用身體和自己的味蕾來感受大自然所帶來的富裕與多樣性。
今年 7月,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首開公門之先, 成為臺灣第一個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IPSI)」的政府部門會員, 而其提報的案例「水田多樣性新指標」,因其論述清晰、研究創新,更在十月獲得IPSI 秘書處肯定,指定為參考成範本供他國參考,為臺灣掙足面子。
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負責人黃啟瑞,是竹簍和斗笠養大的孩子。父親家 在彰化員林,以剖竹篾編織成菜市場裝菜用的竹簍做為家業,由於當時竹簍屬 於消耗品而非工藝品,為了取得大量的素材,父親甚至還得遠到美濃旗山、南 投竹山、新北中永和等地砍竹子,再運回到彰化製作。
這裡沒有港,卻在地圖上被稱為「港口」;這裡的人出海不一定需要船,他們用身體和記憶尋找水流與潮汐。這是個不到千人的小型部落,卻有著堅毅健壯的靈魂。花蓮縣豐濱鄉的港口部落,北端連結石梯坪多變的海階地形,南緣依偎秀姑巒溪出海口,大自然將豐沛水陸紋理鑲嵌在部落之中,或許我們可以用真正的名字來稱呼它:Makota’ay,水流混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