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草生栽培研究,花蓮文旦果園大幅提升土壤有機質、同步防治天敵害蟲

文、圖片提供/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為提倡政府10年農藥減半政策,同時發展草生栽培果園,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場(以下簡稱花蓮農改場)於日前特別與花蓮瑞穗的有機農場進行生態系統合作研究,並召開示範觀摩會,向外界展示耗時3年的研究成果。

針對此次的研究,花蓮農改場選擇於「興瑞文旦有機農場」進行長時間的研究與營造。花蓮農改場場長范美玲表示,由於整體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變化是緩慢的,因此需要長時間監測才能得到客觀的結論,藉由恢復果園生態功能,來減少農民投入成本。

經由耗時3年的草生栽培研究,果園中的文旦結實纍纍。

不僅如此,花蓮農改場也依據環境適應性、植株生育特性、利用目的和原生植物4個考量重點,選擇以魚腥草、仙草、馬蘭、黃花蜜菜等原生植物進行文旦果園植被營造。在這段期間中,研究團隊發現在土壤性質、生態相和除草成本各方面均有正面的影響,對於提升果園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有所助益,同時更減少了農民投入的管理成本,以及增加原生草種食用和教育的附加價值。

合作農友游振葦,實際分享果園草生栽培的心得。

歷經數年研究,專注於觀測土壤肥料的助理研究員徐仲禹,也發現原生草毯營造對於土壤水分具有調控的功能,土壤具有較好的保水及排水能力,且經草毯營造後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更是大幅提升,有助於土壤的保肥效果。農友游振葦亦表示,由於除草頻率的降低,連帶減少農機具及工作人員頻繁來回於果園行間的次數,土壤變得較為鬆軟,同步也因為草毯緩和雨水的衝擊,減少了土壤的流失。文旦專家劉啟祥助理研究員更提及,草生栽培的環境因有助於土壤有機質含量增高,減少土壤中水分與溫度的劇烈變動,進而提供文旦根系的良好生長及養分吸收,因此有助於文旦果實內部品質提升。

花蓮農改場場長范美玲特別主持觀摩會。

另外,透過草生栽培也能同步達到調節農田害蟲的功能與目的。藉由本次示範的草種規劃,有機農場即可提供益蟲足夠的花粉花蜜,因此在田間害蟲族群增多時,即可發揮調節果園的功能,進一步達到減少施作農藥的成效,同時還能有效管理果園病蟲害,實現果園永續生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