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2017挺挺動物生活節主題專區規劃,動物當代思潮特與農傳媒、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合作,開闢【動物主場我來挺】系列專題,包含金門、小琉球、龜山島等地的野生動物救援行動,以及里山龍貓森林計畫、動物的路殺大調查、友善石虎農作等發生在農村與郊野的動物議題,歡迎持續鎖定。 |
隨著社會發展,野生動物棲地與人類活動範圍的重疊性越來越高,加上大眾對動物福利的意識提升,野生動物通報、救傷案件也日益增加。然而令人意外的發展是,公務機關對保育類動物救傷挹注的資金,反而是逐年減少。
在臺灣,野生動物救傷資源可說是極度缺乏,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以下簡稱野灣)成立的初衷,便是想要積極投入解決後山野生動物的救傷困境,並且認為,除了「從上」要求政府挹注更多資金與人力之外,還迫切地需要更多人「由下」行動——讓社會大眾更了解野生動物,從根本減少野生動物受傷的可能;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野生動物救傷的幫手,而一個「更入世」的野生動物復建中心,就是最好的橋樑。
看見牠、認識牠、保護牠:野生動物誰的事?
「大家看到受傷的動物感觸會比較深,我也是因為參與了野生動物的救傷,才認真地去思考了解,到底臺灣的野生動物遇到了哪些問題。」野灣的發起人綦孟柔說。
曾經和大多數獸醫系畢業生一樣,綦孟柔在治療貓狗的小動物醫院工作過,但最終她還是發現,自己對野生動物的醫療更有興趣,因此她轉換跑道,曾在六福村野生動物園擔任過獸醫師,現任職於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在經手無數野生動物「因人受傷」的案例之後,她十分有感地希望,這些野生動物的傷,也能夠在大眾心裡泛起更多的漣漪。
然而,對多數民眾而言,土地開發、捕獸陷阱、棲地破碎等議題都太過遙遠。她說,如果這些議題都只是一個個保育圈內慣用的名詞,便無法在大眾眼前構築出畫面,也就難以使人對動物付出更多的關心。「最能『刺激關心』的有效方法是什麼?就是勾起人的憐憫之心,讓大眾看見動物所受到的傷害,便更容易想像山林裡發生了什麼問題。」
不過,臺灣現有的、由政府委託辦理的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光是治療、照顧傷病野生動物,就已經人力吃緊,因此在與一般大眾的溝通與宣導上,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
例如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就是林務局委託的6處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之一,裡面的工作人員,除了要照顧1千多隻無法野放、需要長期收容的野生動物之外,也時常要治療民眾通報的受傷野生動物,根本分身乏術。
不僅如此,綦孟柔說,有的民眾送來動物之後,還會詢問「這不用付錢吧」;也有民眾得知「部分種類野生動物無法收容」後,會感到憤怒。這些林林總總的許多反應都再再顯示,大多數人仍認為「照顧受傷的野生動物是政府的責任」,但她希望能傳遞一個觀念——「野生動物資源是我們共同擁有,應該要一起來維護,而不是都丟給政府」。
於是2013年底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州野生動物復建中心(Wildlife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Minnesota, WRCMN)的學習經驗,給了綦孟柔成立野灣的靈感。
野灣的組織構想:「密”不該”分」的救援和研究
WRCMN雖然是民間組織,卻有完整的動物醫療設備及復健籠舍、專業的野生動物醫療團隊,每年還能救助超過1萬隻野生動物。更重要的特點是,它靠的並非政府固定經費補助,而是仰賴為數眾多的志工以及民眾的捐款支持——野生動物的日常照養及康復後野放,都有志工來幫忙;民眾送來受傷的野生動物後,也多會自主捐款,並願意去了解自己參與救援的動物。這樣的實地支援與民間共識,使獸醫師得以專注於動物的醫療。
回到野灣的規劃,除了獸醫師、獸醫助理,參與籌備的成員還有一半是野生動物研究人員。綦孟柔表示,將來協會正式成立後,野灣會有獸醫師、復健員、野外調查員等職位,大家各自分工,獸醫師負責治療,復健員訓練動物恢復野外求生能力,而野外調查員則是進行相關研究調查,讓動物救傷的數據能夠對政策產生足夠影響力,並建置完善的野生動物資料庫、推廣生態保育、野生動物復育、環境保護等,都有效地發揮作用。
當然,師法WRCMN的特點,野灣也希望能培養實力堅強的志工團隊,協助照養動物,透過實際的照顧去了解野生動物後,這些志工將來也都是向大眾廣為宣導最有力的種子,期許未來能幫助臺灣的野生動物救傷一步步走向「全民參與」。(全文未完)
延伸閱讀
【動物主場我來挺】獸醫師們的後187山召喚:花蓮第一所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即將成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