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益生菌
「我們其實在整個營運過程裡面,有很多是幫助農民,跟解決農業的問題。」寶奇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今(2025)年成立10週年,以獨家「PB+微生物生態系統養殖技術」兼顧雞隻健康、雞舍環境與雞蛋品質,搭配機能性飼料生產效能經過驗證的機能蛋,成為少數打進藥局通路的雞蛋業者,也讓合作的小農收益提高。
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細菌廣泛被應用於大規模的工業發酵,如生產酒精、味精及其他有機酸。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興起與進展,使得細菌成為生產重組蛋白質(如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的理想宿主。部分細菌亦被用於處理環境污染,以及開發為益生菌和益生元產品,以提高經濟動物的生產效能,並優化養殖環境。
臺灣每年生產約2.2億隻白肉雞(羽毛約佔體重的5%),其羽毛如不妥善處理,亦會造成環境污染,畜產試驗所與嘉義大學共同研發二階段發酵技術,以益生菌及羽毛粉與大豆粕為基質材料,開發出兼具飼料效率及處理廢棄羽毛的環保飼料。
益生菌的好處多多,利用它來預防與控制養殖生物疾病日愈受到重視,在臺灣也早有養殖業者將益生菌加入飼料中投餵,然而多以人工或使用攪拌機拌和方式,不僅費工費時亦不利於保存,最重要的是根本無法確認益生菌在添加後的活性。水產試驗所有鑑於此,自2021年開始研發拆封後就可立即投餵的水產益健飼料,希望能夠解決益生菌添加上的現行缺失。
今年國內蜜蜂深受蜂蟹蟎危害,但除了蜂蟹蟎,蜜蜂還有其他真菌性、細菌性病害,均可能因氣候變化愈來愈不規律而變得嚴重。中興大學昆蟲系副教授吳明城的研究團隊,從臺灣本土熊蜂(bumblebee)的腸道中篩選到乳酸菌「TBE-8」,證實可抑制美洲幼蟲病菌增生,提升蜜蜂免疫系統,有望開發為蜜蜂專用益生菌。
臺灣產蛋大縣彰化的蛋雞飼養隻數占全臺逾45%,位於彰化縣北斗鎮的隆昌牧場,初抵時只見整潔的太陽能密閉雞舍和優遊於草地上的馬匹,空氣中沒有絲毫糞味。創立於1969年,隆昌牧場以豐富化籠飼飼養蛋雞並長期供應雞蛋給微熱山丘、摩斯漢堡、Mo-Mo-Paradise鍋物店等品牌,2000年全面改為自動化密閉式雞舍,3年前開始自建雞糞資源化設備,生產雞糞粒肥、液肥和沼氣,努力為蛋雞產業和環境永續找到發展的最佳方程式。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開發乳化技術,可將益生菌包覆飼料製成水產益健飼料,可即拆即食、無須人工額外添加,每公克100萬隻益生菌在高溫儲藏3個月下數量不變;使用水試所短小芽孢桿菌D5、乳酸菌B4製成的益健飼料,更可讓魚蝦養成率多1成。
農作物不需過度用肥,也能健康生長。深耕臺灣農業,研發製造環境友善輔助肥料的「滾動綠自然科技公司」,近十年來以天然菌種研發的「富農系列」微生物製劑,因應各種環境各式農法,在全球各地都有出色增果、增甜實績,不僅改善農友生產水平,提高產量及品質,更對土壤及生態友善。
薏仁除了作為滋補的食物,在中國傳統也用於治療發炎症狀、疣、神經痛和腫瘤疾病,其含有多樣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多醣體、薏苡素(coixol)、薏仁酯和多酚類。多項研究表示,薏仁具有抗發炎活性、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中的膽固醇,以及其他效用。筆者團隊使用國產紅薏仁為原料,對其預防及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功效進行研究,期望未來紅薏仁能做出有別於市面上的護肝保健產品,打進健康食品市場。
益生菌保健近年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實不僅人體需要益生菌,大自然中也存在許多微生物,幫助土壤和植物維持健康。經過多年研究,目前已有不少植物的益生菌,被開發為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及微生物製劑等生物防治資材,幫助農民生產健康安全的優質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