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會以益生菌搭配飼料餵飼魚蝦,但在養殖現場以人工拌合益生菌及飼料耗時費工,且益生菌菌液拌合飼料後必須盡快投餵,否則富含水分容易發霉變質。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開發乳化技術,可將益生菌包覆飼料製成水產益健飼料,可即拆即食、無須人工額外添加,每公克100萬隻益生菌在高溫儲藏3個月下數量不變;使用水試所短小芽孢桿菌D5、乳酸菌B4製成的益健飼料,更可讓魚蝦養成率多1成。
水產粒狀飼料製程中,原料混合後須經過高溫處理、冷卻定型,但大多數益生菌不耐高溫,使得飼料產品難以添加益生菌,水試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主任楊順德表示,水試所原本即研發出短小芽孢桿菌D5、乳酸菌B4等水產益生菌,但考量漁民使用不便,飼料業者又欠缺製作益生菌飼料技術,因此進而研發乳化包覆技術,幫助業界生產以益生菌包覆飼料的益健飼料。
楊順德指出,水試所乳化包覆技術世代傳統製程飼料定型降溫後,再將益生菌與水、魚油混合噴灑在飼料顆粒上;此技術製成的益健飼料,模擬養殖現場的儲存條件、在高溫50℃環境下,每公克飼料100萬隻益生菌在儲存3個月後菌數仍不損耗減少。
楊順德說,水試所短小芽孢桿菌D5可以存活在魚蝦腸道,抑制害菌、幫助消化;乳酸菌B4發酵所產生的益生質,可讓魚蝦吸收,維持腸道乳酸、pH值的穩定。水試所以這兩種益生菌製作益健飼料,試驗餵飼臺灣鯛、金目鱸、白蝦、午仔魚、七星鱸及石斑等6種水產養殖物種,證實可提高免疫力、增加魚蝦腸道營養吸收力達到成長效果,並間接降低養殖過程抗生素使用量,有助減少漁民投入成本、增加收益。
以餵飼臺灣鯛為例,投餵益健飼料者相較一般飼料者在病菌測試中活存率約多4成,包括巨噬細胞吞噬能力等免疫指標、腸道絨毛切片的生理表現均較佳,實際田間投餵,可幫助漁民提升養成率約8%至10%。
水試所曾接洽6家飼料廠製作含有益生菌的益健飼料超過300公噸,推廣給6大養殖物種業者使用,範圍擴及彰、雲、嘉、南、高、屏、花、東等8縣市、共58公頃,並配合輔導養殖業者優化養殖環境管理,此技術並已技轉其中1家飼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