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物多樣性
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令人詫異;日本龍貓故鄉基金會用半世紀守護「龍貓森林」;在台灣齊柏林導演用他的眼睛守護臺灣,讓我們看見阡陌稻浪上我們應有的樣貌。聯合國「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簡稱IPSI)是國際間維護農業生產地景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織,IPSI六月底發布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獲得IPSI 的肯定與歡迎,成為IPSI最新的成員。
其中,低海拔試驗站位在臺中市和平區的烏石坑,為大雪山山脈西稜的外緣,試驗林地面積約353公頃,海拔高度在670公尺至1,834公尺之間。年平均溫度約18℃,自然環境資源豐富,是研究及觀察臺灣低海拔生物多樣性的優質場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針對花蓮及宜蘭兩縣農業發展之需求與特色,運用轄區好山好水、汙染少的環境優勢,致力將傳統農業由生產朝向綠色生態產業發展
為了建置蝴蝶時空分布資料及環境教育資料庫,使全民認識、保育及永續利用蝴蝶資源,進而對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環境教育有所貢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於2013~2016年在中部地區運用公民科學家,推動由社區居民參與的蝴蝶調查工作。4年來,已完成68條具有發展環境教育潛力路線的蝶況調查,累計調查成果有35,893筆、179,331隻次、258種,並已將調查成果提供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資源資料開放平台,供各界查詢及下載運用,發揮保育及教育成效。
去年底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甫落幕的第十三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onference of Party 13),由林務局與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共同以「 紮根在大地 – 社區參與和生物多樣性」為議題所辦理的周邊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