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乳牛
【動物福利】動保團體走訪酪農場 揭乳牛飼養問題
酪農在提高乳牛產乳量時,疏於注意牧場環境的維護可能會讓乳牛生病,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於18日指出,台灣高溫高濕的氣候容易讓乳牛受到熱緊迫,在髒污的地面上休息也會提高得到乳房炎的機率,其他還有獸醫及修蹄人力不足等問題,影響到乳牛的動物福利,希望有關單位盡快制定乳牛飼養的「動物福利規範」,乳品廠也應公開生乳檢驗、廢棄生乳量等資訊供消費者參考。
從擠乳機器人看農業缺工——引入農業外勞不是唯一選項
位處亞熱帶的台灣,每頭乳牛的泌乳量,卻超越了許多酪農大國。全台目前有553場酪農戶,飼養規模為十三萬頭牛,其中約有六萬頭泌乳牛,一年牛乳的產值高達一百多億元,在單項農產品中排名第九。消費者享用新鮮乳品的同時,酪農卻是畜牧產業中,勞力最密集的一行。
以色列如何做到平均產乳量世界第一?專業服務團隊與精準管理,讓酪農業傲視全球
鑑此,今(2018)年5月5~13日中華民國乳業協會與波克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辦理「以色列智慧酪農精準管理參訪團」,團員有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波克生醫總經理蕭在莒、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主任王思涵、四方乳品公司董事長蔡南、名馳光電公司董事長陳建名、陳彥宇先生、鮮乳坊獸醫師龔建嘉、牧場管理規劃師韓宗諭、瑞穗牧場林于秦先生、東昇牧場獸醫師董佳琦、王承富畜牧場王俊翔先生及乳業協會專員蘇展樑共計12位。
滴血便知產乳量,酪農不需再等小牛長大
酪農業者不需要再等到乳牛 3歲頭胎分娩後才知道產乳量好不好,農委會畜產試驗所(下稱畜試所)在去年引入乳牛基因體檢測技術,只需在小牛數月齡階段,採集血液、耳組織或毛髮囊,經檢測後就能知道相關性狀。
牛結核病陽性牛隻依規定撲殺,防檢局表示:牛乳依國際通用之加熱方式處理,安全無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20日表示,為降低牛隻牛結核病傳播風險,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依其公告之「草食動物牛結核病防治措施」規定,執行各項牛結核病檢驗及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