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LED
宜蘭三星蔥遠近馳名,但近幾年種植面積卻不增反減,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害蟲甜菜夜蛾抗藥性高,農民施藥效果不佳,因此退場者漸增。農業部農業試驗所開發夜間燈照防治技術,使用最佳波段光譜「綠燈」點亮蔥田,有效降低甜菜夜蛾活動力,可減少青蔥遭蟲蛀危害達40%,甚至還有促進青蔥生長的效果、蔥白更長,增產達23%。
國內石斑魚養殖以飼養龍虎斑為主,但石斑從魚卵養成至2吋魚苗期間,魚苗彼此有大吃小的「殘食」習性,容易使魚苗育成率大打折扣。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開發以發光二極體(LED)照明降低龍虎斑殘食行為的技術,可有效提高2吋魚苗育成率約1成多,且在室內養殖環境維持日夜周期照明,也有助提升魚苗生長速度及免疫能力。
荔枝細蛾(蒂蛀蟲)是荔枝主要害蟲,生性畏光,只會在夜間交配及產卵,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據此開發以夜間燈照模擬白天,中斷其交配產卵活動,達到防治荔枝細蛾的效果;並為了避免燈照影響荔枝生長,甚至吸引來其他昆蟲,鳳山分所找出最適波長的綠色光譜,可將荔枝細蛾危害率降低3成多。
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文心蘭智能補光技術,以LED全光譜光源夜間補光,可讓文心蘭切花品質從C、D級提升為A、B級,A級花數量較未補光增加逾5成。因A級花與C級花價差達一倍之多,此技術有助花農提高收益。
棗農自行選用燈具產期調節,成功率很低,連5成都不到。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研究,使用LED燈具,調控其紅、藍光比例6比4,可有效促使中葉品種棗子提前開花,燈照15天即可來花,且花開繁盛。
臺灣一年生產5萬噸文蛤,文蛤上岸後得經人工篩選,篩去死亡文蛤及殼,選出活體銷售,這些篩下的文蛤殼幾乎沒有被利用的機會,而被棄置在養殖區周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林秀美,運用文蛤殼含有的高比例碳酸鈣,製成LED所使用的螢光粉原料,也可應用在發光元件、顯示器中,取代既有碳酸鈣粉的角色,經實驗評估原料成本降低為原來的七分之一,目前這項研究已獲得專利,可望成為未來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的一個解方。
2016年,由Google所開發的人工智能「AlphaGo」擊敗了世界頂尖棋手李世乭和柯潔,AI人工智能的發展似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許多產業相繼投入AI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開發。
晚間乘著高鐵北上往窗外望,可見田間一片燈海,亮晃晃的光源並非在舉辦燈會或派對,而是農民為了延長紅龍果產季,點燈「誘騙」它們開花,據說園藝系學生還會帶著另一半,在花前燈下田野調查兼浪漫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