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蕉
農委會去年起試辦香蕉收入保險,農民只要區域收入未達投保之收入保障額度,即可獲得保險理賠,農糧署19日公告新增高雄市燕巢區等27個鄉(鎮、市、區)為試辦地區,迄今試辦區香蕉栽培面積已逾國內栽培面積5成。
過去10年來亞洲地區包含臺灣、中國大陸、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主要香蕉生產國陸續罹患香蕉黃葉病,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甚至於2016發布警訊,表示香蕉可能遭到「大規模摧毀」。臺灣香蕉產業歷經半世紀黃葉病的搏鬥,造就台灣香蕉研究所(以下簡稱蕉研所)研發出獨步全球的抗病品種,並外銷非洲莫三比克、菲律賓等國,成為國內香蕉產業轉型的重要契機。
104年起農委會陸續試辦農業保險,繼梨、芒果、蓮霧、鳳梨等水果保險,今年推出文旦柚及香蕉植株保險。其中,香蕉植株保險,更是首創結合無人機空拍技術評估災損面積,香蕉倒伏面積超過2成即可獲賠,每公頃最高可理賠28.8萬元。今年農委會在屏東及高雄地區試辦,試辦期間農委會補助2分之1的保費外,屏東縣內的蕉農,還能獲得縣政府保費4分之1的加碼補貼。
為了拓展日本新消費族群,並讓日本學童從小就認識臺灣香蕉,農委會攜手駐日代表處,自2016年起,包括在靜岡、東京等地,陸續與在地市場合作,並將臺灣香蕉納入日本小學學童營養午餐菜單中。特別的是,今年農委會也宣布,將擴大合作至日本富山、石川等地,今(10)日更由農糧署署長胡忠一代表赴日,與富山縣日臺親善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超過一世紀以來,香蕉黃葉病從R1演化到TR4,二度襲擊全球香蕉產業。繼1950年代大麥克香蕉幾乎滅絕後,我們熟悉的華蕉也陷入感染危機,目前全球皆未出現徹底解決TR4的解方。除尚未感染的拉丁美洲,其它香蕉產區都在學習與TR4共處。科學家不僅致力研究具抗病力的香蕉品種,也辦理工作坊帶領蕉農認識黃葉病,提高防疫認知,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針對黃葉病防治,世界糧農組織更在去年宣布開展9800萬美金的五年全球計畫。
為拓展臺灣香蕉外銷市場,繼前兩年相繼供應日本學童午餐水果,以及於東京舉辦甜點比賽後,農委會今(26)日特別再於南投縣國姓集貨場集貨包裝裝櫃12公噸,這批臺蕉預計將在10月12日抵達日本,由臺灣駐日代表處與日本富山縣日臺親善協會洽簽臺蕉輸往富山縣備忘錄,不僅加強臺蕉銷日力道,同時更持續推動日本學童午餐採用臺蕉,並於富山縣當地超商舉辦系列行銷活動,期望透過培養學童食用臺蕉加深對臺灣的認識,穩健拓展另一銷售通路。
放眼國內香蕉市場,可能感覺不到香蕉正在面臨第二次生存危機。我們現在能在超市隨意就能買到的華蕉(Cavendish)並非原本就如此普遍。20世紀上半葉,原是全球香蕉市場主流品種的大麥克香蕉(Gros Michel)感染無藥可醫的黃葉病,生產重地拉丁美洲的蕉園幾乎全毀。華蕉因為對當年的黃葉病免疫,口味受市場喜愛又耐運輸,趁勢而起取代大麥克香蕉,步上稱霸全球商業香蕉品種的王位。
臺灣香蕉產業走過半世紀的黃葉病罹病低潮,造就台灣香蕉研究所研發出獨步全球的抗病種苗,近10年來不僅供應蕉農穩定蕉園病情,還外銷非洲莫三比克、菲律賓等國,看好國際市場潛力,今年他們正緊鑼密鼓籌備,預計成立衍生公司,為臺灣香蕉種苗產業開打國際戰。
香蕉絕症黃葉病在臺落地生根50多年,臺灣從事香蕉研究的領頭羊台灣香蕉研究所屢創世界先例,研發組織培養蕉苗和多項香蕉抗病品種,揚名國際,專業蕉農們則練就一番改造土壤,與病共存的種植技術。據統計,目前全臺灣蕉園黃葉病罹病率平均約降到15%。
不只人有機會罹癌,超市常見的香蕉,也容易得到素有癌症稱號的「黃葉病」。黃葉病無藥可醫,1970到1980年代全盛時期,臺灣每10根香蕉最高有7根會罹患此病,嚴重衝擊蕉農收益,也影響到臺蕉銷日的貨源穩定,當年臺蕉種植面積一度從5萬公頃跌至9千公頃。